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重視古典詩歌教學 陳麗雲 此文發表於國語日報 95.4

歲暮年終,有幸參加「第四屆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見識到來自海峽兩岸四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的佼佼者,共同研討中國語文的重要,切磋語文教學技藝,這短短二天的教學觀摩研討會,著實令人大開眼界,受益良多,更讓人體悟語文教學的專業性與積極重要性。
令筆者印象深刻、眼為之亮的,便是兩岸四地的小學語文教師們,他們文武兼備,能說能唱,能吟能歌,腹中飽讀詩書經綸。尤是來自湖南的帥曉梅老師,示範唐詩教學,令人驚豔,博得滿堂彩,其熱絡情況一如報紙、電視所報導的:場內場外觀摩的教師比學生還多。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在他諄諄的引導下,只見他出口成章,配合著標準的咬字發音與悠揚的聲韻曲調,吟誦時深深陶醉在古典詩詞的雋永氛圍,由景至情,纖細敏感的詩情深深抽動了在場聆聽的師生,臨了,他更揚聲沈醉的高唱《陽關三疊》,那清揚的音韻,來自天籟,完美達到其「在誦讀吟唱與融情想像中,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古典詩歌和現在的學生,不管是時空、背景、語言文字……,距離都是遙不可及,要達到一場成功的古典詩歌教學,誠屬不易。帥老師的成功教學,除了自己優質的學養內涵及豐富用心的教學之外,大陸教育當局重視古典詩歌的教學,亦為挹注這場別開生面的唐詩教學成功之因。
大陸教育當局明言規定小學生畢業前須熟讀背誦古詩80首,中學生須背誦
古詩及古文數量則更高,這樣的教學訓練奠定學生一定的語文基礎與質量。是故,在帥老師進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歌教學時,引導學生想像情、景,比較不同送別詩的詩句,其所提問學生字句、引導語皆出口成章、成詩,彷彿信手拈來,詩歌智庫就在他小小神奇的腦袋。台灣有老師提問:老師出口即詩詞,學生能聽懂嗎?學生能體會嗎?帥老師回道:大陸的國小學生都須背誦至少80首古詩,所以,這樣的教學在大陸任何地方應是沒問題的;而在台灣,因學生未必具有這樣的先備能力,所以,體會上會有稍許困難。但是,給學生一個詩歌教學的情境是很重要的。筆者深感認同,進行古典詩歌教學,千萬不要讓學生認為古詩僅只是古人的文學,文謅謅的不符時宜,而將之束之高閣。
筆者近期在任教班級嘗試進行古詩教學,結合圖片欣賞、輔以音樂曲調,在詩詞的吟詠中和詩人神遊,在想像的遨遊下和詞人共舞,師生共同經歷一場心靈饗宴,沐浴在文學爛漫中,學生不僅樂在其中,更是期待這樣活潑有趣的古詩教學,讓他們馳騁在古典浪漫的詩歌草原。是故,筆者建議進行古詩教學要以情境教學為血肉,以語文訓練為基礎;不能只是死背強記,生搬硬套,那閱讀古詩就味同嚼蠟,毫無美感可言,壞了學生古詩學習的胃口,甚至視為畏途。以音樂和圖片導入情境,透過意境想像、朗讀吟誦,將古詩之美深植學子心中,燃起縷縷思古幽情,提高學習興趣。換言之,古詩教學須結合情境教學讓學生體認古詩之美,願意打開童心、張開童眼來欣賞古詩,親近古詩,玩味古詩;掌握古典詩歌情感之美,音樂之美,從而終能體現古詩其深遠奧妙意蘊。
詩歌,是最精鍊的語言,是中華文化的寶典,是文學的珠貝,古典文學的搖籃。詩歌精湛的語言文字,深刻的意涵內蘊,動人的意境,雋永的情感,實是進行語文教育和審美教育重要的題材。中國詩歌源於《詩經》,浪漫《楚辭》繼之,漢代「樂府詩」承之,終至光芒萬丈的「唐詩」、「宋詞」等,使古典詩歌燦爛不朽。每一首詩,每一闋詞,往往蘊藏著一個美麗的故事,訴說著動容的情意。試想:讀王維《鹿柴》、《竹里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那自然幽靜的山林花草,賦予文學多少血肉;讀李白《贈汪倫》、《靜夜思》、《獨坐敬亭山》,那深層的感情,蘊含友情、思鄉、孤獨深刻的映照。學生們學習這些詩詞,言語行文必顯典雅優美,行為舉止應是文質有禮,透過這些古典詩歌,激發學子真摯激切的情感。在我們大嘆學生語文能力殆不如前,語文程度低落的同時,「古典詩歌教學」正是該努力提倡的標的。換言之,「古典詩歌教學」能讓學子感受語文神奇魅力,提升文學質量,薰陶真摯情感,深耕文化沃土。
美麗的古典詩歌,是學習生活的一頁歡歌,基層國小語文教師們,應多與學
生共同和李白、杜甫們為友,親近王維、孟浩然,與蘇軾、稼軒為伍,吟風弄月,師生共徜徉在古典詩歌美麗流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