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麗雲老師「談」備課~二下第13課:小孩秤大象


我是這樣「玩」備課             陳麗雲
很多人問:我的備課,是從哪裡找到教學重點?一般備課時,哪裡有提示的重點?
我想:文本本身是最重要的,一課一重點,找到文本的工具性,但每人教學目標未必相同,因為,讀法決定教法。除此之外,習作、統整活動、單元頁,都可以提供備課的思考。 


課例:二下第13  小孩秤大象 



文本分析:
「小孩秤大象」說的是曹沖秤象的故事。曹沖小小年紀,卻能運用智慧解決連大人都困擾的難題,這種機智、沉穩的表現,真是令人佩服!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到底要多重呢?大家都很想知道。可是卻沒有人能想出秤大象的方法,年幼的曹沖卻能有順序有邏輯的想出以石頭代替大象,看船身下沉的體積就能測出大象的重量,還能在大家面前說出來,這種遇到問題不慌不忙的態度,真的是勇敢又機靈,值得我們學習。
本課的人文性相當清楚,但是工具性呢?若是把此課聚焦在如何秤大象的方法,那就是把語文課上成科學課了。於是,翻開習作,看到的是識字教學(辦、辨、瓣)的形近字辨識,還有譬喻句的練習:「大象高大的身子小山,粗大的腿柱子。」加上運用四個關連詞:「首先,……接著,……然後,……最後,……」完成句子。所以,備課時,當無法掌握工具性時,也可以從習作獲得相關的靈感喔!




這一課,以「一課一重點」的思考,我就聚焦在運用四個關連詞:「首先,……接著,……然後,……最後,……」完成句子。因為識字是低年級每課都會進行的重點,所以不必特別成為教學重點;譬喻又是經常出現的修辭。有次序的敘述,是孩子非常需要學習的。一件事情若有幾個動作或步驟,學生會一直「……然後,……然後,……然後,……」讓聽者完全不了解順序和條理。所以,這一課,我的教學目標便設定在:運用關連詞有次序的敘述。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運用關連詞有次序的敘述。
(二)教學過程:
1.    請學生讀一讀文章,了解曹沖秤象的四個步驟,並圈出秤象順序的四個關連詞。
首先,把大象牽到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接著,沿著水面,在船身上畫一條線。然後,把大象牽上岸,再往船上裝石頭,直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最後,秤一秤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了呀!」
2.    將四個動作依序畫出來,標上1234的順序,然後試著把秤象的步驟運用關連詞說一次。說的時候若有困難,可以參考課文的句子。
3.    觀察習作的四幅圖,這是正在做什麼呢?將圖先標示1234,再標上關鍵詞:「首先,……接著,……然後,……最後,……。」運用關連詞完成看圖說話,說出這一段話的動作。例如:
11將洗碗精擠在菜瓜布上
42把碗放到碗架上
23拿有泡沫的菜瓜布將碗刷乾淨
(3)    4用清水把碗上的泡沫沖掉
句子:
我幫媽媽洗碗。(首先),將洗碗精擠在菜瓜布上,搓出泡沫。(接著),拿菜瓜布將碗小心的刷乾淨。(然後),打開水龍頭,用清水把碗上的泡沫沖掉。(最後),把碗放到碗架上,就大功告成了。

4.    思考做一件事情依序需要哪幾個步驟。例如一到依序教室要做哪些事?(開門窗、放書包、交作業、靜習)運用關鍵詞:「首先,……接著,……然後,……最後,……。」寫一段話。例如:
當我早上進到教室後,首先,就把門窗打開讓空氣流通。接著,把書包放下,拿出作業。然後,將作業交到老師的桌子上。最後,我就拿起一本書靜靜的閱讀。
5.    當然,關連詞可以替換,只要有順序的敘述就可以了。例如: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麗雲老師「談」備課~五下第12課:田園交響曲


我是這樣「玩」備課             陳麗雲
詩是美的化身 ,感到美的事物,就是詩。 越美,詩味就越濃。
詩是情的產物 ,凡是令人心動的事物,就是詩。詩是表現內心感動的東西,所以感動越強的,就越有詩的味道。
所以,我們經常說:這個人(地方)美得像一首詩。我們喜歡讀詩,但是,如何教詩呢?我想:應該先從學習詩是怎麼寫的開始思考。所有的詩歌,都是作家的所見、所聞,要傳達出所思、所感。讓我們一起走進二首田園的詩歌,享受田園之樂吧!

課例:五下第12  田園交響曲 


備課時想一想:
詩歌發揮想像力的語言,是一種以意象來表達的文學作品。在教材裡出現的,大都是童詩。童詩有二種:大人為孩童寫的詩、兒童寫的詩。《田園交響曲》中收錄了二首詩歌,在文中出現的是大人為孩童寫的詩。

〈插秧〉可說是詹冰的童詩代表作,短短50個字,卻流淌出千言萬語。這首詩呈現的是「自然」,詩如一幅畫,淺語的使用與活潑的比喻,創造出不可言喻的美。〈水稻之歌〉是一首擬人化的詩,可以說是羅青詩作中的生活小品,具有羅青詩的三大特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可忽視。「水稻之歌」以充滿趣味的形容詞,生動活潑的擬人技巧,讓詩歌呈現田園歡樂愉悅的氣氛。

文學作品一旦選入教材,不僅得關注文本的原生性閱讀價值,更得關注它的創生性教學價值。因為教材不是普通的文本而已,是要透過這麼例子讓孩子學習如何運用語文表達。所以,我們要試著了解編者意圖,也就是找到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發現文本的教學價值《田園交響曲》收錄的這二首詩歌,除了感受田園的自然與歡樂外,更可以讓學生學習運用疊字、譬喻、擬人等修辭技巧進行創作,讓文章更生動形象,活潑具體形象化。
翻開習作,更可以看見譬喻擬人的句子練習,包括〈插秧〉寫作的結構是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的,詩歌從靜態動態,運用反復的方式,形成一種美感。所以,備課時,也可以從習作獲得相關的靈感,找到教學的方向。


關於詩歌:
 詩歌是什麼呢?東西方的說法都不太一樣。掌握詩歌的特點,才能更有效的進入教學。

   





童詩是很有趣的,充滿想像與畫面,它往往用簡單的文字,就把許多的感覺、想法捕捉下來。童詩有幾個特色:
 童詩特色一:分行恰當
童詩特色二:簡潔精要
童詩特色三:充滿想像

所以,童詩一般是善用修辭的,例如:譬喻、擬人、類疊、誇張、設問等。本課就使用了譬喻、擬人、類疊造成詩歌想像的美感。

教學設計:
(一)教學過程:透過提問讀出這首詩歌獨特處
1.    「插秧」一詩中第一段是靜態的描寫,第二段是動態的描寫。這二段,最主要的中心句各式那一句?說一說原因。
水田是鏡子:農夫在插秧。這兩詩句即是整首詩的總括,其他的八行詩句,是兩句詩句的描寫,主要由顏色組成。)
2.    讀出寫法:「插秧」句子層遞的設計相當特別,請寫出「插秧」一詩中,水田照映的順序和農夫插秧的順序,再說一說作者為什麼這樣寫?他想要呈現出什麼景象?
水田是鏡子→(靜態)由遠而近
農夫在插秧→(動態)由近而遠
映照著
藍天
插在
綠樹
白雲
青山
青山
白雲
綠樹
藍天
詹冰為了突顯映照的意象,還刻意以詩句對稱的方式表現,在第一段中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從第二行開始,逐行接續出現。這樣的安排,是由遠景而近景,藍天中有白雲,白雲底下是青山,青山中有綠樹,宛若鏡頭從遠景拉到近景,一如電影中從長鏡頭慢慢聚焦到特寫鏡頭。到了第二段,卻顛倒過來,反而先從綠樹,然後青山、白雲、藍天,倒著出現,鏡頭又從特寫鏡頭緩緩拉遠推高,從綠樹而到藍天,由近景到遠景,一如從特寫鏡頭到廣角鏡頭,把距離慢慢拉長拉遠。詹冰這樣寫是把「映照」的情況,真實的繪製在詩中,)
3.    讀出寫法:「插秧」一詩用了七個名詞,反覆使用相同的名詞和句型,作者這樣的安排造成何種效果?
插秧〉利用重複的名詞與重複的句型,試圖營造出稻田的視覺意象,這是圖像詩的作法,效果非常好,正可以顯現出插秧整齊的畫面,使得讀者在欣賞詩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倒影的景緻,和安靜、舒適的田園景象。
4.    讀出修辭:水稻之歌」一詩充滿歡樂與趣味,從哪裡可以知道呢?使用了哪些技巧,讓詩歌呈現生動的歡樂畫面?
(「大白菜肥肥胖胖,相偎相依,一家子好夢正甜。」這樣的描寫可以知道大白菜一家感情融洽,呈現歡樂融融的景象,趣味性也十足,感覺大白菜酣睡的樣子就在眼前浮現。溪水是「小牧童」「推擠跳鬧」,就像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生鮮活跳,這也充滿換樂氣氛。水稻興高采烈的前後看齊,準備迎著和風成體操隊形,也呈現一種歡樂與趣味!作者善用擬人和類疊的修辭技巧,讓詩歌呈現活潑生動的歡樂畫面。
5.    你認為「水稻之歌」一詩的想像具有創意嗎?為什麼?
我覺得很有創意,原來水稻像人一樣,會睡覺會做操,尤其是「成體操隊形,散開」,就好像我們在學校做操的口令和動作一樣,非常熟悉,也趣味十足。而且形容大白菜是肥肥胖胖,相偎相依,一家好夢正甜,畫面很鮮明,很有創意。

()寫作練習:修辭練習
1.詩歌運用了什麼修辭技巧?把那些句子畫下來。譬喻、擬人)
A譬喻
水田是鏡子。
遠處的溪水,卻是群剛出門的小牧童,推擠跳鬧,跟著小魚穿過一座矮矮短短的獨木橋。
B:轉化(擬人)
◎早晨一醒,就察覺滿臉盡是露水,
◎回頭看看住在隔壁的大白菜,肥肥胖胖,相偎相依,一家子好夢正甜。
◎遠處的溪水,卻是群剛出門的小牧童,推擠跳鬧,跟著小魚穿過一座矮矮短短的獨木橋。
◎我們也興高采烈的前後看齊,把腳尖併攏,手臂高舉,迎著和風,成體操隊形,散────開。
 2.句子中是如何運用譬喻來打比方的?
水田鏡子
水田A)比成鏡子B),因為他們都具有可以反射的相似性。

遠處的溪水,卻是群剛出門的小牧童,推擠跳鬧,跟著小魚穿過一座矮矮短短的獨木橋。
 溪水A)比成剛出門的小牧童B),因為他們都活潑愛玩,推擠跳鬧。

譬喻是把A比成BAB),二者要有相似的地方,而且是不同類;中間可以用連接詞連接起來(像、有如、彷彿、是、成了……)。例如水田是鏡子;溪水是小牧童。
3.擬人的句子中,哪些詞讓事物擬人化了,把它圈起來。
◎早晨一,就察覺滿臉盡是露水,
◎回頭看看住在隔壁的大白菜,肥肥胖胖相偎相依一家子好夢正甜
◎遠處的溪水,卻是群剛出門的小牧童,推擠跳鬧,跟著小魚穿過一座矮矮短短的獨木橋。
◎我們也興高采烈的前後看齊,把腳尖併攏手臂高舉,迎著和風,成體操隊形,散────開
※發現了沒?替事物加上「動詞」便可以讓事物擬人化;另外,加上「形容詞」也可以讓事物有像人一般的心情,例如:
◎勝利的女神正向我微笑
◎風,跌倒了,才有了美麗的落葉。
◎雲,跌倒了,才有了滋潤大地的雨水。
◎太陽,跌倒了,才有了靜謐的夜晚。
◎風愛湊熱鬧,很頑皮、很貪心的常走別人的食物。
◎小花對我微笑,小草對我揮手
悲傷的落葉,憂鬱的秋,讓天空都傷心了起來。

4.感受修辭的妙用
(1)相互比較法
「妹妹的臉紅紅的,好可愛!」
「妹妹的臉像紅蘋果一樣,好可愛!」
「天氣好熱!」
「天氣好熱,連風都不知道躲到哪兒去避暑了?」
這二組句子中,第二句是不是都比第一句活潑生動呢?
第一組的第一句敘述妹妹的臉好可愛。但,到底有多可愛,臉色有多紅潤呢?從文字裡實在無法揣想;第二個句子使用了「譬喻」,以「紅蘋果」來打比方,將妹妹的臉比成紅蘋果。這時,我們讀到的文字會圖象化,腦袋裡面立刻會浮現「紅蘋果」的形象,我們就能具體的感受到妹妹臉蛋的可愛模樣,就像紅蘋果一樣,讓人好想咬一口呢!
第二組的第一句敘述天氣好熱!但,到底有多熱,熱到什麼程度?似乎從文字裡感受不出來;第二句使用了「轉化」,讓風受不了燠熱躲去避暑。試想,外面一絲兒風也沒有,連風都去避暑了,可見天氣有多酷熱窒人哪!那悶熱到難受的感覺是不是很具體呢?
(2)學生分組試做,再上台分享。例如:
太陽慢慢升起。→火紅的太陽,像一顆大火球一樣,慢慢的升起。


欣賞童詩,學寫童詩,可以從生活中凝視、觀察、傾聽、想像、閱讀,讓詩歌美好每一天!

麗雲老師「談」備課~五下第8課: 動物的尾巴


我是這樣「玩」備課             陳麗雲
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沒有絕對的方法,只有相對有效的辦法。因此我們在備課時,首先要會分析文本,找出文章的特色,確認教學目標後,再進行教學活動與設計。
進行文本分析時,一課只要找到一個教學重點,貪多務得反而吃力不討好,孩子也不清楚要學習的主題是什麼。進行一課的備課時,可從寫作形式著手。文章的形式若有其特色,就教導形式,領悟文本如何表達,如何進行構思和寫作。語文教學重要的任務就是以文本為例子,透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學習書面語言的表達,學習文字運用,提高寫作的表達能力。否則,閱讀「教」學將有形無神,空有形式而沒有內涵。
至於如何從文章形式提升寫作學習力呢?可以從體會文本中相關詞句的表達效果(例如句型或修辭),領悟文本的表達方法,揣摩作者如何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寫成此篇文章。

課例:五下第8  動物的尾巴



備課時想一想:
「動物的尾巴」是一篇說明文。面對文章時,首先要想想:我要教什麼?確認我是語文教師,不是自然教師,所以各種動物的生態、食性和尾巴生理構造不是我的教學主軸,像這樣,回到語文課的本質思考,就容易聚焦了。

文本分析:
「動物的尾巴」是說明類的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方式來說明事物。因此,我們可以把教學目標訂為「讀懂事物說明文的寫法,進而以總分總的方式習寫一篇事物說明文這是從「教課文」到「學語文」的概念,體現「用教材教」的思維。既然目標明確是理解說明事物的方法,於是就可以透過提問與操作,讓孩子讀出寫法。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讀懂事物說明文的寫法,進而以總分總的方式習寫一篇事物說明文。
(二)教學過程
「教什麼」(目標)確認後,接著要思考讓孩子怎麼學?要透過哪些方式或活動為孩子搭起學習鷹架,建立學習步驟。
以「動物的尾巴」為例,我的作法是:
1、先請學生標上自然段(共7段),並請學生討論可以合併成幾個意義段3個)且說明想法。這個部分是要先讀懂文章是怎麼寫成的。例如:

動物的尾巴
自然段
意義段
理由
1
1
總說動物的尾巴形狀各異,用途特殊。
2
2
分別舉猴子、松鼠、魚、鳥、蜥蜴當當作例子
3
4
5
6
7
3
說明尾巴是重要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

2、進行教學時,可以透過圈出關鍵詞的方式,讓孩子找出每段的段落大意(找出每種動物尾巴的形狀、用途);再以課文結構(總————總)找大意。這裡可透過以讀寫的角度進行有效提問,從「分析內容」到「學習方法」,讓孩子從具體操作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寫作方式。例如第一段:
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還是地上跑的,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牠們的尾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形狀各異。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
教師提問與讓學生操作:
(1)      第一段共有幾句?(3句)
(2)      第一句最重要的小句是哪一小句?請圈起來。
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還是地上跑的,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
(3)      第二句最重要的小句是哪一小句?請圈起來。
牠們的尾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形狀各異
(4)      第三句最重要的小句是哪一個短語?請圈起來。
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
(5)      將所圈選的小句或短語組合成一句完整的話。請注意:句子要完整,所以要加上標點符號,或是連接詞,也可以將順序調換一下,讓句子語法正確。所以,第一段從圈選關鍵詞組合起來的大意可能是: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形狀各異,用途特殊。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形狀各異,各(都)有特殊的用途。
(6)      第二段舉猴子當例子,想一想,文章會從哪些面向介紹猴子的尾巴?這時不必讓學生看文章,這是為了訓練寫作的脈絡與構思,因為寫作的結構是經過安排的,應有其可依循的脈絡。若學生無法理解,可以請他再回顧第一段,仔細從文章中找線索(形狀、用途)。因為第一段稱為「總說」,總說是有其意義的,文字是有訊息的,可以透過推論得知,作者會由「形狀、用途」這兩個面向介紹猴子的尾巴。請孩子圈選出猴子尾巴的形狀和用途,先讀懂文章。
猴子 長長的尾巴,是跳躍時的平衡器,它跟人類的手一樣靈活——像卷尾猴能利用尾巴抓住樹枝盪秋千,甚至倒掛著身體睡覺。更好玩的是,在獼猴的社會裡,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只有猴王才可以將尾巴高高的豎起來呢!
猴子的尾巴長長的,用途是平衡。其中,彌猴的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
也可以透過表格的整理,梳理文章脈絡。例如:
動物的尾巴

形狀
用途
特殊舉例
猴子
長長的
平衡
獼猴,權力的象徵
松鼠



魚類



鳥類



蜥蜴



(7)      接著,老師換個方式問:松鼠那一段,你覺得老師會問什麼問題?這時,學生幾乎都能掌握重點,因為從總說和猴子那段都一直圍繞著「形狀、用途」。所以孩子知道老師一定會問:文章從哪些面向介紹松鼠的尾巴。圈選完後,可以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8)      以這樣圈出關鍵詞的方式,自己做另外三段。
(9)      最後一段,有一句話可以代表這一段的重點,圈出那句話。
動物的尾巴也是重要的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
(10)  將剛剛所圈選的部分,以「總————總」的文章結構說出段落大意,例如: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形狀各異,用途特殊。分別舉猴子、松鼠、魚類、鳥類、蜥蜴當作例子,說明尾巴是重要的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

如此進行,孩子便能讀懂這是說明類文章,以「總————總」的方式進行書寫,而且所有動物的分項舉例都扣住第一段總說(形狀、用途)進行介紹。在進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教法,要把語文課上成讀寫表達訓練課,教師講解精簡,把時間留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操作、小組討論,若教學順暢度不如教師預期,則不可操之過急。要記得:任何教學都非一蹴可幾,身為大人的我們,要學會等待。
在教法上,雖說是把學習權還給學生,但是一開始,教師還是需要先說明、示範,師生共做的,這是為學生搭鷹架的必須歷程。例如操作第一段和第二段,是教師指令清晰的帶著孩子做一遍;接著,才漸撤鷹架,讓學生仿做,小組討論交流;最後,才是讓學生獨力完成。教,是為了不教。之前第一、二段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能完成後面的段落,此時,教師不必教,孩子也能「讀懂」。
另外,閱讀策略(例如摘取大意)並沒有絕對的流程或標準答案,要有耐心和容許討論的空間。因為,在課堂的教學裡,過程比結果重要,我們是要教會學生方法,而不是灌輸統一的知識。
閱讀教學進行到這裡,主要的任務已經完成。想測試孩子是否從「教過」到「學會」,可以讓他們進行寫作練習。這時寫作題目可以有兩種選擇:寫作力相對弱的孩子,仍以「動物的尾巴」為題,頭尾段不改變也沒關係,只要抽換中間分別舉例的部分,例如:換成貓、狗等等,但要提醒孩子在介紹各動物的尾巴時,仍要緊扣住總說(尾巴的形狀、用途),不能離題。寫作力相對有信心的孩子,則可以讓他以「總————總」的方式寫一篇說明類文章。重要句型或語詞可以從課本中拿來運用。切記,語言是從理解到運用的,活用課本內容就是一種真學習。所以,文章中能用的詞語或句子、句型、短語都可以拿出來用。例如,仿「動物的尾巴」寫出的「神奇魔法衣」:

神奇魔法衣

(三)跨學科延伸教學
搭配藝文課,讓孩子畫出(做出)各種不同動物的尾巴,掌握動物尾巴形狀和用途,相互猜出答案。
圖畫來源:修德國小曾翠虹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