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玩」備課
陳麗雲
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沒有絕對的方法,只有相對有效的辦法。因此我們在備課時,首先要會分析文本,找出文章的特色,確認教學目標後,再進行教學活動與設計。
進行文本分析時,一課只要找到一個教學重點,貪多務得反而吃力不討好,孩子也不清楚要學習的主題是什麼。進行一課的備課時,可從寫作形式著手。文章的形式若有其特色,就教導形式,領悟文本如何表達,如何進行構思和寫作。語文教學重要的任務就是以文本為例子,透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學習書面語言的表達,學習文字運用,提高寫作的表達能力。否則,閱讀「教」學將有形無神,空有形式而沒有內涵。
至於如何從文章形式提升寫作學習力呢?可以從體會文本中相關詞句的表達效果(例如句型或修辭),領悟文本的表達方法,揣摩作者如何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寫成此篇文章。
課例:五下第8課 動物的尾巴
備課時想一想:
「動物的尾巴」是一篇說明文。面對文章時,首先要想想:我要教什麼?確認我是語文教師,不是自然教師,所以各種動物的生態、食性和尾巴生理構造不是我的教學主軸,像這樣,回到語文課的本質思考,就容易聚焦了。
文本分析:
「動物的尾巴」是說明類的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方式來說明事物。因此,我們可以把教學目標訂為「讀懂事物說明文的寫法,進而以總分總的方式習寫一篇事物說明文。」這是從「教課文」到「學語文」的概念,體現「用教材教」的思維。既然目標明確是理解說明事物的方法,於是就可以透過提問與操作,讓孩子讀出寫法。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讀懂事物說明文的寫法,進而以總分總的方式習寫一篇事物說明文。
(二)教學過程
「教什麼」(目標)確認後,接著要思考讓孩子怎麼學?要透過哪些方式或活動為孩子搭起學習鷹架,建立學習步驟。
以「動物的尾巴」為例,我的作法是:
1、先請學生標上自然段(共7段),並請學生討論可以合併成幾個意義段(3個)且說明想法。這個部分是要先讀懂文章是怎麼寫成的。例如:
動物的尾巴
|
||
自然段
|
意義段
|
理由
|
1
|
1
|
總說動物的尾巴形狀各異,用途特殊。
|
2
|
2
|
分別舉猴子、松鼠、魚、鳥、蜥蜴當當作例子
|
3
|
||
4
|
||
5
|
||
6
|
||
7
|
3
|
說明尾巴是重要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
|
2、進行教學時,可以透過圈出關鍵詞的方式,讓孩子找出每段的段落大意(找出每種動物尾巴的形狀、用途);再以課文結構(總——分——總)找大意。這裡可透過以讀寫的角度進行有效提問,從「分析內容」到「學習方法」,讓孩子從具體操作過程中理解文章「總——分——總」的寫作方式。例如第一段:
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還是地上跑的,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牠們的尾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形狀各異。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
教師提問與讓學生操作:
(1) 第一段共有幾句?(3句)
(2) 第一句最重要的小句是哪一小句?請圈起來。
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還是地上跑的,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
(3) 第二句最重要的小句是哪一小句?請圈起來。
牠們的尾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形狀各異。
(4) 第三句最重要的小句是哪一個短語?請圈起來。
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
(5) 將所圈選的小句或短語組合成一句完整的話。請注意:句子要完整,所以要加上標點符號,或是連接詞,也可以將順序調換一下,讓句子語法正確。所以,第一段從圈選關鍵詞組合起來的大意可能是: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形狀各異,用途特殊。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形狀各異,各(都)有特殊的用途。
(6) 第二段舉猴子當例子,想一想,文章會從哪些面向介紹猴子的尾巴?這時不必讓學生看文章,這是為了訓練寫作的脈絡與構思,因為寫作的結構是經過安排的,應有其可依循的脈絡。若學生無法理解,可以請他再回顧第一段,仔細從文章中找線索(形狀、用途)。因為第一段稱為「總說」,總說是有其意義的,文字是有訊息的,可以透過推論得知,作者會由「形狀、用途」這兩個面向介紹猴子的尾巴。請孩子圈選出猴子尾巴的形狀和用途,先讀懂文章。
猴子 長長的尾巴,是跳躍時的平衡器,它跟人類的手一樣靈活——像卷尾猴能利用尾巴抓住樹枝盪秋千,甚至倒掛著身體睡覺。更好玩的是,在獼猴的社會裡,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只有猴王才可以將尾巴高高的豎起來呢!
猴子的尾巴長長的,用途是平衡。其中,彌猴的尾巴是猴王權力的象徵。
也可以透過表格的整理,梳理文章脈絡。例如:
動物的尾巴
|
|||
|
形狀
|
用途
|
特殊舉例
|
猴子
|
長長的
|
平衡
|
獼猴,權力的象徵
|
松鼠
|
|
|
|
魚類
|
|
|
|
鳥類
|
|
|
|
蜥蜴
|
|
|
|
(7) 接著,老師換個方式問:松鼠那一段,你覺得老師會問什麼問題?這時,學生幾乎都能掌握重點,因為從總說和猴子那段都一直圍繞著「形狀、用途」。所以孩子知道老師一定會問:文章從哪些面向介紹松鼠的尾巴。圈選完後,可以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8) 以這樣圈出關鍵詞的方式,自己做另外三段。
(9) 最後一段,有一句話可以代表這一段的重點,圈出那句話。
動物的尾巴也是重要的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
(10) 將剛剛所圈選的部分,以「總——分——總」的文章結構說出段落大意,例如:
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形狀各異,用途特殊。分別舉猴子、松鼠、魚類、鳥類、蜥蜴當作例子,說明尾巴是重要的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
如此進行,孩子便能讀懂這是說明類文章,以「總——分——總」的方式進行書寫,而且所有動物的分項舉例都扣住第一段總說(形狀、用途)進行介紹。在進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教法,要把語文課上成讀寫表達訓練課,教師講解精簡,把時間留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操作、小組討論,若教學順暢度不如教師預期,則不可操之過急。要記得:任何教學都非一蹴可幾,身為大人的我們,要學會等待。
在教法上,雖說是把學習權還給學生,但是一開始,教師還是需要先說明、示範,師生共做的,這是為學生搭鷹架的必須歷程。例如操作第一段和第二段,是教師指令清晰的帶著孩子做一遍;接著,才漸撤鷹架,讓學生仿做,小組討論交流;最後,才是讓學生獨力完成。教,是為了不教。之前第一、二段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能完成後面的段落,此時,教師不必教,孩子也能「讀懂」。
另外,閱讀策略(例如摘取大意)並沒有絕對的流程或標準答案,要有耐心和容許討論的空間。因為,在課堂的教學裡,過程比結果重要,我們是要教會學生方法,而不是灌輸統一的知識。
閱讀教學進行到這裡,主要的任務已經完成。想測試孩子是否從「教過」到「學會」,可以讓他們進行寫作練習。這時寫作題目可以有兩種選擇:寫作力相對弱的孩子,仍以「動物的尾巴」為題,頭尾段不改變也沒關係,只要抽換中間分別舉例的部分,例如:換成貓、狗等等,但要提醒孩子在介紹各動物的尾巴時,仍要緊扣住總說(尾巴的形狀、用途),不能離題。寫作力相對有信心的孩子,則可以讓他以「總——分——總」的方式寫一篇說明類文章。重要句型或語詞可以從課本中拿來運用。切記,語言是從理解到運用的,活用課本內容就是一種真學習。所以,文章中能用的詞語或句子、句型、短語都可以拿出來用。例如,仿「動物的尾巴」寫出的「神奇魔法衣」:
神奇魔法衣
(三)跨學科延伸教學
搭配藝文課,讓孩子畫出(做出)各種不同動物的尾巴,掌握動物尾巴形狀和用途,相互猜出答案。
圖畫來源:修德國小曾翠虹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