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特級教師訪修德~公開課
《普羅米修士》~安永校長
語言藝術~《楊氏之子》畢英春校長
《傳統遊戲》鍾靜校長
觀課心得:2015.04.20
看課,就是要看教與學
語文課,就是教師在課堂上以課文當例子,教學生說話、教學生寫話。
濃濃的語文味
教學~二個核心元素~教、學~「教什麼」與「學到什麼」
看學生,不看老師:課堂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只是在輔導、協助學生掌握知識
課堂是學生的,空間是他們的,是他們在學習語文課
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
讓教學紮實、有效、有生命力。
語文課,要真實、樸實、紮實
真實:課堂的生命
樸實:教師教風的具體體現
紮實:我們追求的目標
從習慣討論「怎麼教」,回溯先討論「教什麼」
語文教學內容~主要指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而在教學實踐中呈現的種種材料
它包括中對現成教材內容的“沿用”,
也包括對教材內容的“重構”,
既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執行”,
也包括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創生”。
《冬陽童年駱駝隊》~郭駿主任
好課種種,韻味各異:
有的像美酒,芬芳濃烈,飲之醉人;
有的似白水,純極淡極,卻不失本真;
有的則如清茶,香在隱約之中,味在有無之間,然品之卻自有一種回味久久不散——這便是一種境界,是課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
好課難得,難在文、課、人的統一。
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本是如茶之文,平實質樸的言辭下,一種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
這一課堂的構築也正如茶意,舒緩平淡,看似信手拈來、波瀾不驚,細察之卻處處匠心獨運,回味深長;
郭駿主任在課堂上表現出的那一份從容恬淡、含蓄幽雅,也正合了茶道之本——所以,這是一堂好課。
教材內容:
林海音的這篇文章雖好,但對於小學生卻不太容易領悟得深刻,正如孩子們往往更喜歡碳酸飲料而不是茶一般。
因此,我因此曾懷疑,這樣的文章是否適合小學生學習。但聽了郭駿老師的課,看到他借助媒體的幫助,帶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昔日的老北京,與作者一起去品味童年的純真與快樂,這種懷疑消然逝去。
教學過程與方法
但是從課堂中我們卻可以發現,這些孩子從歡唱童年開始,經過老師的點撥,整體感知,他們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靈的廣度,提升好幾個層次。
一切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覺間、在讀讀說說間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沒有煽情似的渲染、沒有出人意料的環節設計、甚至沒有很明顯的教師點撥——我們只能說,其課如茶。
《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一、立足學生
一、立足學生
1.引導學生從五歲孩子的視角看故鄉的景物,感受對故鄉,對童年的懷念。
2.瞭解文章的描寫方法,感受文章語言特點。
2.瞭解文章的描寫方法,感受文章語言特點。
3.不僅讀懂文本,而且在讀懂的過程中努力走向「學會學習」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課文無非是個例子。
二、聚焦重點
1. 本文的課題非常特別,它以三個不同意象的詞語疊加而成,細細體味
“冬陽”為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溫暖交織的情緒基調
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
“駱駝隊”則是貫穿課文的一條線索。
三個詞語的結合,不僅勾畫出了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而且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緒空間。出示課題後,郭駿老師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讓學生展開聯想,說說自己讀題後腦海中出現的畫面。
憑藉這三個意象鮮明的詞語,他們或看到了冬日暖陽下緩緩前進著的駱駝隊,或聽到了那悠悠的駝鈴聲,或看到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正款款向我們走來……
因為教材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好多地方很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郭駿老師在處理教材時,巧妙地用幾個問題把兩者很好地聯繫起來,帶學生走近文本,解讀文本。讓我們再自然引領的課堂中走進憑藉其個性化的理解,把自己融入了課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營造的懷舊氣氛中。
三、觀照整體,突破教學難點
1.老北京的舊照片
2.課文情感細膩,筆調恬淡,行文舒緩,對童年往事進行自然無痕的介紹,這既是文章的特點也是教學的難點。郭駿主任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寫了童年的哪些事”,這個問題意在使學生閱讀時能從疏散的文字中梳理出具體的內容。這樣,教學內容逐步集中到“呆呆地看駱駝”、“討論駝鈴的作用”、“想剪駱駝毛”、“問駱駝去向”等片斷,原本細碎的童年回憶,漸漸清晰、明朗。
3.一課書到整本書。本文是林海音女士所著《城南舊事》一書的出版後序,教學時若割裂與《城南舊事》的聯繫,教學內容顯然是孤立的。從課內到課外
一書,顯然這一教學內容的安排,實現了由一篇課文帶出一本書的超值閱讀。
教學流程:
童年歌曲
課題(讚揚具體~大聲)
詞語~咀嚼、慢慢的嚼
(你不是說,他們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裡倒出來的食物嗎?)
詞語~反覆讀,增加難度
課題:冬陽•童年•駱駝隊
作者圍繞著駱駝隊寫了童年的哪些事”
(1.學駱駝咀嚼傻事、2.駝鈴作用、3.剪毛、4詢問駱駝去向~學生板書)
調整順序
哪裡有趣?(學生讀)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老師範讀
小英子的心情(興奮、驚訝)
通過朗讀(體會心情)~懷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驚訝、入神)
城南舊事~音頻
總結
《普羅米修士》~安永校長
教材內容:
課文是一篇神話故事,記敘了普羅米修士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智慧,並與宙斯進行不屈不撓鬥爭的動人傳說,讚揚了普羅米修士的勇敢和獻身精神。
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可分為 “無火”,“盜火”,“受罰”,“獲救”4段~敘述了:取火種、忍受折磨、重獲自由的過程。
課文的第二和第三段是文章的重點所在,也是普羅米修士高尚精神的集中體現。課文注意了人物個性的刻畫,使普羅米修士的勇敢與獻身精神躍然紙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過程與方法
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言語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韻,讓課文語言在學生心理活起來,去觸動他們心靈。
一節語文課,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學習讀書與寫作的方法。那麼在這篇神話故事中,應該讓學生學到什麼呢?
這是一篇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對於我們臺灣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而安永校長給我們三點啟發:
一、創設情境,讓我們走近英雄,從普羅米修士身上學到為別人著想,以及面對困難有著堅強的意志。因為這是我們現在的學生真正所缺的。這是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所需要的。
二、走進文本,讀書寫法
三、設計拓展運用的練習,深化神話神奇的人物形象,透過小練筆,完成讀寫結合。
同一篇故事好有幾個人物特點
火神:正義卻軟弱 宙斯:冷酷無情 普羅:勇敢仁慈
教學流程:
神奇的想像(去掉想像)讀一讀有什麼感受?~相互比較法
神話特質
肝臟被吃、每天長
假設你是普羅米修斯,被鎖在山上(閉上眼、音樂、老師引領)
獻身精神
夸父(白話、文言)~創作~讀寫結合
觀課心得 2015.04.20陳麗雲
我們的努力只為向世界開出一朵屬於自己的花,讓教學課堂充滿高效能,讓孩子歡喜學習。
觀摩課程,是要觀看教師如何駕馭課堂,怎樣處理教材,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設計教學。
二位老師語文課堂教學風格是:真實、樸實、扎實。
以學生為本;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合”;(*讓學生自學,讀文言文)~學思達
我們真正關注的,不是一堂課,而是整個課程~帶領孩子學到什麼?
通過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將文本知識與學生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
有效教學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確、寫得流暢
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熟練是語文課的基本要求,任何好課都必須以此為基礎。老師的課之所以扎實,就是因為他真心為學生,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
從“非本體”到“本體”
教「內容」?還是教「策略」?
從“理解語言”到“運用語言”
從“分析內容”到“學習方法
從“教過”到“學會”
從“課內”到“課外”
語言藝術~《楊氏之子》畢英春校長
畢校長的課堂,時而平靜如水,時而跌宕起伏,不乏談笑風生,聲音好聽
學生的情感在頓悟、詼諧、幽默、風趣中不斷豐富,語文課成了享受。
讓我想到: 「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時,學習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了一種精神的需要。無論什麼理由,一個老師讓學生不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這個老師的教學就失敗了。」~孩子不會從不喜歡的人身上學東西。
《楊氏之子》,因為是古文,雖短,但學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所以,挑戰相對大。
本事,是練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語言訓練
教材內容:
1、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
2、 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這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單元統整)
3、
本節課內容的教學:,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基
教學過程與方法
老師始終不忘自己教的是一群孩子,所以總是不斷鼓勵學生,時而引導,時而講解,時而感悟。談笑風生,課堂充滿情趣。(讀得真好、大聲更好~驚歎不已、天籟之音)
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讀中了解,讀中品味,最後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1、課外拓展要有針對性。例如學習了《楊氏之子》,以能言善道的紀曉嵐和唐伯虎祝壽延伸閱讀,印證畢校長所提的整合“語言文字運用”和“內容情感”雙主題實施教學,構建“1+X單元教學模式”,用1/3的時間學完教材,用2/3的課內時間海量閱讀和拓展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流程
一、 讀了什麼訊息?
畢氏之女,40又五,愛讀書、喜郊遊
二、鄰居小麗~喜歡聽誰的建議?(不傷害別人)
語言得體(板書)~我不用回頭,就知道同學在用心的看白板
(聲音真好聽,大聲更好)
三、藉助註釋,結合上下文,或看圖,說說文言文意思?
*讓學生自學,讀文言文~有疑問提問
四、讀一讀,楊氏子哪種回答最「得體」?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楊梅不是吾家果
|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相互比較(老師和同學示範對話)
讀甚聰慧
老師範讀、動作(背誦文章)
誰想向我挑戰?
五、能言善道的紀曉嵐、唐伯虎祝壽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 ),人物得體的語言是( ),理由是( )
六、品讀二篇課外文章
覺得我詩做得怎樣? 總結:語言得體
《傳統遊戲》鍾靜校長
這是一堂樸實、挑戰性強的語文課。以閱讀圖片為主線,層層引向深入,讓學生體驗、探究與他們生活差距很大的傳統遊戲。
教師是課程設計師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從聊天學習傳統遊戲,讓孩子從活動遊戲中學習,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靈的廣度,提升了層次。
然而你如果要找他們是在什麼“點”上發生了這種變化的,卻會發現根本無從找起——一切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覺間、在讀讀說說間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沒有煽情似的渲染、沒有出人意料的環節設計、甚至沒有很明顯的教師點撥——我們只能說,教師對教材和自己很有自信。
就是力求把閱讀課上成以讀(圖片閱讀)、口說為主的語文能力訓練課。
緊扣主題的重點、難點,堅持從語言文字入手,訓練口說與閱讀
使整個課堂教學統一於‘以讀為主線(圖片閱讀)’的整體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認真學習,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達到語文訓練的全方為發展。
以活動形式內化語言,把口語交際的方法引到閱讀教學中去。印證從理解到運用的過程。
展開想像,讓學生說說其他的遊客。並且設計活動性作業,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體會。這是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設計的課堂,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主,自由,老師充分重視學生體驗。
教學流程
一、上什麼課呢?(聊天)
格格不入、劍玉、睡皇后、鯊口餘生
進行活動化教學,先說自己的遊戲,以自己的孩子經驗交流
二、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
根據圖畫猜遊戲?(滾鐵圈、玩泥巴、踢毽子、畫丁老頭、打陀螺)
三毛?
三、教師介紹各種遊戲,老人家時代的遊戲、四幅畫(猜遊戲)
四、根據古詩文猜遊戲~小兒垂釣、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四時田園雜興、宿新市徐公店~四首古詩(最喜歡哪一首?)
奕秋
紙鳶(紙做的鴛鴦?)
五、新老遊戲比較
?時代、環境的差異,引致學生回答的困難
?老師的牽引過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