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關於閱讀的思考

在提振閱讀風氣的同時,有許多值得令人思考的地方。
接到一封來信,關於閱讀的若干想法。從來信即可知這是個具「閱讀」專業素養的社群,在理論與實作上都頗有心得。
這些提問,其實也是許多教育現場老師的共同疑惑吧~如何解呢?
----------------------------------------------------------------------------

陳老師:
您好!先再次跟您確定演講邀約。
至於演講的主題,因為我們是因閱讀而結合,所以當然希望能夠以閱讀為主。只是團體成員低、中、高年級都有,需求各異,尤其是低年級和中高年級真的有很大的差異。

以下是成員們在閱讀上的困擾,提供您做參考:
1.「閱讀」教學的範疇到底是什麼? 【引自討論區】
我有一個需求,不知是否算 "閱讀"這個社群的範疇?
如何指導小朋友說出字正腔圓 生動有趣的故事呢?
低年級每年都要指導說故事 加上在教學上 如果很會說故事 一定也比較吸引小朋友的專心(O玉)

今天去聽台南市班級讀書會的成果報告,我們學校有四件,真是太強了。
我們學校對閱讀的解釋都聚焦在閱讀興趣與閱讀策略上,方式不外乎讀書、讀文章和讀報。可是,別的學校還將「唐詩」、「讀經」、「成語」等都納進來。
我認為閱讀應分為「形式」與「內容」,就像國語教學那樣,交相並用。
還有的學校老師仍然將廣義的延伸活動認為就是閱讀本身,所以常有非常多的教學時間是在做延伸活動,如煮飯菜、做勞作等。
閱讀的範圍很廣,但是不可將延伸活動超過閱讀本身的價值。

回應:給用心的版主掌聲,深有同感,我認為閱讀活動本身是主菜,其他週邊的延伸活動是配菜,是為了要讓學習者有更多元的口味變換,或是另一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但若延伸活動的產出方式已與閱讀、語文無關聯性,讀書會的價值就會削弱許多。

2. 「閱讀」教學是課內還是課外?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導閱讀?
關於閱讀習慣的養成我覺得家庭佔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曾經很努力的用盡各種方法來刺激小朋友,希望可以讓孩子更愛閱讀,但是孩子們雖可理解閱讀很棒,但是要他閱讀,真的好辛苦似的。不管是小組討論、老師不斷的演出,最後仍有部分孩子看都不看書。最後只有祭出最令人不喜歡的--考試,他才會勉為其難的看一點,但終究無法深刻瞭解內容。
在這當中,無法在班級的運作下養成閱讀的,大部分是家長忙碌,從小放任孩子,沒有陪孩子對話的。目前我讓這些孩子透過讀出來幫助自己靜下心來理解,雖看到小朋友偶會拿班書看看,但不知是因我要考試或是自己自發性的。
很不喜歡自己用自己最討厭的方式來讓孩子養成ㄧ個習慣,是否有其他更有效且人性的方式呢?
總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呢!

回應:我認為是無法靜下心的關係耶,因為外在聲光刺激太多。
所以我曾在最後一個導師班級採用克拉克教師那一套,還滿管用的,磨一年比較能靜下來做事或是聽他人說話,才能真正進入閱讀。

回應:閱讀活動應該與課程結合才能事半功倍吧?
現在好像認為除了課程以外的課外閱讀才算閱讀。
推薦「閱讀悅有趣」這本書的宗旨,將課文視為閱讀課,全面改善舊有的國語科教學模式,以閱讀策略為教學設計指引,就不需要再額外花時間啦!課外的閱讀只是為了增加廣泛的知識基礎。

3. 低年級也有閱讀策略嗎?有哪些閱讀策略?如何和中高年級銜接?
4. 柯華葳的Pirls閱讀策略與布魯姆的閱讀策略之異同?到底該相信誰?
5. 少年小說如何選讀?要怎麼運用於班級讀書會中?

老實說,我也不太能整合大家的需求,連寒假讀書會選讀的書籍也大不相同。因此對於老師的演講主題實在也很苦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