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真情流露

從事語文教學,形式或寫作技巧是可以輕而易舉教授的,然而,情意的啟發、真情的撥動,才是至難處。我一直認為,能夠對學生真摯的情感加以引發,甚而挑起內心深處思維的感動,讓真情脈脈流動,才是一個好老師可貴的教學質感。文章要感動人,一定要新感動自己,我常常會接到許多電郵,敘說著平凡卻感人的不凡,勾起我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波瀾起伏,那些真情故事真是從事作文教學最好的題材~看了「是的!老師」這一篇故事,我心底泛起淡淡的愁緒,更有強烈的使命感:當老師何其不易呀!為人師者,不是純教「書」,應教懂孩子敞開心胸,閱讀人生溫情之「書」~我如是想 ~By麗雲 隨筆~

轉載~當老師都應該看的故事~ 是的!老師~

我是一個大學剛畢業的老師,第一次帶班級,我帶的是低年級的小朋友。每次看到那些小朋友的笑容,就讓我把所有的煩惱都給忘了。不過有時候當他們調皮時,讓我真想活活的掐死他們。當然,我不會真的掐。因為我可不想坐牢呢!我的班總共有36個小鬼頭。個個都讓我又愛又恨!
我很熱愛這個工作,但是常常也會有灰心或無奈的時候。這些負面的感受大多是來至於班上的一個同學。他叫邵偉華。他每次作業都拖很久、成績也都是最後一名、聯絡簿沒簽名、回條沒帶、個性也滿孤僻的。而且他考試每次都是在20分以下,這讓我很擔心,才國小一年級耶!功課就這麼差。以後怎麼辦呢?常聽人家說國小老師是扮演一個孩子啟蒙的重要角色,對他日以後的影響是很大的。就因為如此,我更覺得自己有責任把他教好。
但是處罰他沒用、罵他也沒改善、輔導他的話也只會聽見他說:『是的!老師。』的表面假像。因為他還是作業照拖、東西照不帶、考試照樣不準備。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他進步!
「各位同學,明天要交作文喔!題目是『我的家庭』。下課!」
「老師再見。」小朋友齊聲的喊著。「bye-bye!」我帶著笑容回應。
「邵偉華過來!」我喚住剛背起書包的他。
「老師,什麼事?」稚氣的臉蛋,張著大大的眼睛問我。
「明天!記得交作文,還有上次畫畫課的作業也只剩你還沒交了!快補交吧!」
「是的!老師。」又是這句,他不知道已經對我說過多少次的『是的!老師。』
可是沒有一次是有兌現的。即使他臉上總是帶著那麼認真的表情,但是我知道他的保證,實現的機率好小好小……。好!掰掰。路上小心喔。」
「老師再見!」他揮著手,燦爛的笑著。
看著他的背影,我心裡微微的嘆氣,這樣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做事卻是這麼散漫呢?希望他這次真的能夠說到做到。
隔天一早,「排長,把作文收過來,順便告訴老師誰沒交?」
「老師,我們這排都交了!」
「老師,我們的也都交了!」排長一個個遞上各自排上同學的作文。
「老師,邵偉華沒交!」果然被我料到了,他昨天的保證只是個空頭支票。
「邵偉華。」 「有」他站起來。
「老師昨天不是還特別叮嚀你嗎?怎麼還是沒有交?」
面對我的問題,他沒有回答。只是低著頭、抿著嘴巴。
「你到後面罰站一節課,好好反省一下。」
「是的!老師。」不管我處罰他或是罵他,他也不會生氣的跺腳或翹嘴,還是一樣有禮貌的說:『是的!老師。』「大家拿出數學課本,翻開64頁……..」我開始上課,每個小朋友仔細的看著黑板,除了他。
那天放學,忽然下起傾盆大雨。這場雨來的很突然,根本沒有幾個人有帶雨具。所以當我經過穿堂時。看到許多小朋友在公共電話前排起長長的隊伍,我想大概都是要打電話叫家長來載的吧!在眾多孩子中,我看到邵偉華也排在那隊伍中,還差一個就到他打了。這時,他前面的孩子剛好掛了電話,他走向前去,投了錢,拿起話筒,可是,連撥都還沒撥,他又掛上了電話。然後垂頭喪氣的離開。
獨自一個人走進大雨中。 怎麼會這樣呢?我撐開傘,追上前去。
「偉華,你怎麼了,不叫爸爸或媽媽來載你嗎?」我蹲下身,平視的跟他對話
「不用了,老師,我自己可以回家。」
「可是雨好大,你這樣會感冒,老師載你回家好了。」
「沒關係,我家在學校對面。一下下就到了!」
「是嗎?老師開車不用傘,這個先借你。要趕快回家喔!」我把傘移向他一些。
「 謝謝 老師。」他接過傘,然後又對我笑一笑。
「拜拜!」我摸摸他有點微濕的頭髮。
離開學校一段路後,我突然想到我把手機放在辦公室了。於是我又折回去拿。
「真是的,為了這個手機,害我多花那麼多時間回去拿!」我抱怨著自己的粗心。
坐在車內,雨刷不停的來回揮動。雨還是很大,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捉住了我的目光。是偉華耶!他走到一間透天的房子門前,拿出鑰匙,開門進去。
「他家在這?」我暗自低聲的說,怪了,他不是說他家在學校對面嗎?可是這裡距離學校都快 兩公里 了,一個七歲的孩子自己獨自走兩公里的路回家,實在滿令人感到心疼的。不過我不懂為什麼他要騙我說他家在學校對面而已呢?怕我嗎?還是不好意思讓我載?『叭!』綠燈了,後面的車按著喇叭催我走,我也暫時拋開這個疑問,踩下油門。
「報告!」「請進。」「老師,傘還你!謝謝」他雙手遞上傘。看著他拿傘給我,
讓我不禁想,為什麼會記得還我傘,卻沒有一次記得交作業呢?這孩子真是的!
不過看他還傘的樣子,讓我有一種好窩心的感覺。
「偉華,老師問你,你家真的住在學校對面嗎?」
他安靜了好久沒有回答我,看他的表情我也知道,他在說謊。
「沒關係,老實說。老師沒有要罰你。」
「老師,對不起!我昨天是說謊的。」他滿滿是歉意的說。
「那可以告訴老師為什麼要騙老師嗎?」
「因為我不想 麻煩 老師,我自己可以回家。」聽到回答,我很驚訝一個七歲的孩子能說出這麼懂事的話。
「偉華,老師載你回家不會很麻煩,以後有機會就讓老師載。知道嗎?」
「嗯!」
「不過以後不要騙老師喔!」我告誡他。
「好!」「好了,回教室去吧!對了,記得交作業。」
「嗯,報告完畢!」他敬了個禮,轉身走出去。我心底暗暗的想,這孩子如果改掉那些缺點,我想他一定更讓人憐愛,而且會變的非常的完美吧!
「老師!老師!」偉華邊跑邊叫,好像很興奮的樣子。「嗯?」我回過頭,看著他微喘的小臉蛋。「老師!我要交作文。」他攤開一張折小的作文紙。
「偉華好乖喔!終於交了。嗯…這個給你當獎勵。以後也都要交作業喔!」我伸手進去口袋拿出一個糖果給他。「好! 謝謝 老師。」他拿過糖果,小心翼翼的放進自己的口袋裡,臉上掛著開心的微笑。
其實我更高興,他現在拖作業的時間明顯的變短了,這樣的進步讓我有很大的欣慰。那一整天的心情都因為他交了份遲交的作文而開心了起來。
在走回辦公室的路上,我看著他的作文,歪歪扭扭的鉛筆筆跡,寫在一張似乎已經擦過很多次的稿紙上。內容很簡短,也很可愛。他寫著:我的家庭我家有三個人,一個是我,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媽媽。我的爸爸很帥,媽媽很漂亮。
爸爸每天出門辛苦的工作。我每天也要辛苦的去上學。只有媽媽最幸福,每天只要輕鬆的待在家裡等我和爸爸回家就可以了。有時候好羨慕媽媽喔!聽同學說自己的父母會吵架。不過我爸爸和媽媽的感情很好,從來不吵架。所以我家很和諧,很快樂。放假時,我最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了。雖然爸爸工作很忙,沒辦法常常帶我們出去玩。不過沒關係,因為我 們在一起很快樂,我愛我爸爸和我媽媽。
看完之後,我笑了。覺得偉華真是個可愛的孩子。竟然說自己上學很辛苦,媽媽在家是很輕鬆的,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告訴他,當家庭主婦可不輕鬆喔!他的文章中流露出純真。也能讓人看出,他家庭的美滿和快樂。他爸媽在家裡一定很疼他吧!就如同,應驗了兒歌中的那句『我的家庭真可愛!』不過我才開心沒多久,班長就急忙的跑到辦公室說:「老師 ,班上有男生在打架!」我的天阿!打架?我最怕孩子打架了!等等哪邊青一塊、哪邊腫起來,這些都要讓我跟家長解釋半天。
一到教室,「邵偉華、林崇光,你們兩個在幹什麼?」我一喊,那兩個扭打在一起的孩子馬上停止動作。「為什麼打架?」「他先打我的!」林崇光先開了口。「邵偉華,你為什麼打他?」「因為….他搶了老師給我的糖果。我叫他還我,他不聽。 」偉華一字一字慢慢的說。
「可是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能打人,還有你,別人的東西不可以亂拿,你們兩個都有錯。互相道歉,然後握手!」
我面無表情的說著,但是心裡怔了一下,只是一個小小的糖果,平常孤僻、不愛與人爭的偉華竟然動手打人。看來他對那顆糖果看得很重。
「對不起。」「對不起。」兩個孩子口氣中帶著倔強道歉,與對方握手言合。
放學時,我又看到邵偉華一個人站在穿堂。「偉華,在等誰阿?」
「我爸爸說今天有空可以來接我!」
「對了,老師前幾天發的『家長座談會』的回條你還沒交,明天交的
話,老師送你一整包的糖!」我想起他今天為了糖果和同學打架的事,於是和他打了這麼一個商量!「真的嗎?」他瞪大眼睛看著我。「當然是真的!來勾勾手。」我伸出小指牽著他的小指,然後兩人在一起蓋上拇指印。
「一言為定囉!老師先走了。」
「偉華,你看!老師糖果都買來了,你有沒有帶回條?」我搖著手上的那包糖說。
「老師,對不起。我忘了帶!」他很懊惱的說。
「那你不能吃糖了。不過只要你明天起有補交作業的話。老師就會給你糖果吃!知道了嗎?」看他一臉不能吃糖懊惱的樣子,讓我有點不忍心。
「以後我有交作業,都會有嗎?」他喜出望外的問我。
「對阿!把缺的都補足後,以後新的作業就要準時交喔! 」我伸出食指叮嚀他。
走到辦公室,我忽然想到,那個家長座談會今天要確定人數了。剛剛也忘了問偉華他的家長有沒有要來!咦!記得他作文上寫的,媽媽都在家。那打去問問看好了。順便跟他媽媽聊一下偉華的事。
「嘟~嘟~嘟~嘟~嘟~」等了好久,電話還是沒人接。可能出去了吧!算了!等等問偉華好了!接下來的幾天,我能感覺的出偉華都有盡量在交作業。我很高興他有這樣的進步,除了糖果幫上很大的忙以外,我覺得稱讚好像也是一大原動力。每次我稱讚他時,他的表情是那麼的開心、那麼的得意。
有一次在和幾個班上的小朋友聊天時,其中一個女生用像發現新大陸般的口氣說:「老師!我跟妳說喔。邵偉華很奇怪耶!」「奇怪?不會阿。他有怎樣嗎?」我不解的問。
「就是阿,上次我看到他在穿堂打電話給他媽媽。」「呵~~那有什麼好奇怪的。」小朋友通常都很黏媽媽 ,打電話給媽媽有什麼好怪的。「可是老師,內容很怪阿,我聽到他跟他媽媽說:『媽,今天我有交作業,老師有給我糖果耶!』哪有人打電話回去跟媽媽講這些的阿?回家再講就好了阿!」那個女生一口氣的說完。「真的喔?好無聊喔。打電話說這個。」「啊!我之前也有看過。」
其他的孩子也馬上發表意見,表示贊同偉華的這個行為很怪。
「還好吧!可能他很高興想趕快讓他媽媽知道啊。不要想太多,偉華是個很有禮貌的小孩,雖然他功課不好,作業都會拖,不過他還是有很多優點。你們要學習他好的地方,順便也要幫助他改過壞的習慣。」我對著那些孩子說,希望他們不要因為這點小事覺得偉華是個怪孩子,這樣只會讓孤僻的他變得很不與人往來,而且我花了好多心思才讓他稍微有點進步了,我可不想他和同學相處間又出了什麼問題。「嗯!」小朋友,聽完後,也就不再討論這件事。
幾天後是九月28日,教師節,這個教師節是我的第一個教師節 。所以即使現在沒放假了。我的心情也特別好。『噹!噹!噹!』鐘聲響起。「班長!下課。放學了。」「老師再見!」小朋友忽然一擁而上。
「老師,教師節快樂!」班上的小朋友邊說邊遞上一張卡片!
「哇~~這是妳自己畫的阿!好漂亮喔。謝謝,老師很喜歡。」
我看著那張用彩色筆描繪出的女生的樣子,我猜她是在畫我,裡面用注音寫著密密麻麻的字,看的我好感動。
「老師,這個送妳!」 「包這麼漂亮,是什麼阿?」我好奇的問。
「老師妳自己猜!」 「老師還有我的!」 「老師!這邊阿。」
不過一會兒,我身邊擠滿了小朋友,當我離開教室要回辦公室整理東西時,手上已經提滿了大包小包的禮物了。坐在辦公室裡,邊拆禮物,邊笑,邊紅著眼眶,開始覺得自己平常再怎麼辛苦也是值得了。我走到車庫,忽然聽到小朋友打架的聲音。我馬上趕過去看。看到的不是別人,都是我的班的孩子。記得上次打架的是偉華和崇光,現在崇光換成了梓霆,不過偉華還是沒有變。而且這次的偉華看起來很生氣,比上次打架的樣子氣憤的多了。上次我一喊他們就馬上停,不過這次我怎麼喊也沒用,後來,我走上前制止,拉開他們。
「誰先動手的?」 「他!」梓霆指著偉華。 「又是你,你為什麼總是喜歡打人呢?」偉華讓我好灰心。 又來了,他又低著頭不說話。
「說阿!為什麼打人?」我很生氣的吼他。
他照樣低著頭,連看都不看我。我氣極了。
用比剛剛更大的音量說:「邵偉華,抬起頭!告訴老師為什麼打人?」
「因為他偷聽我跟我媽媽講電話!」他邊哭邊吼,我從沒看他哭,
不管被我罰、被我罵、還是被我打、他都沒哭過。我被他這樣的反應嚇到了。
他的淚水一顆一顆的落在兩頰上。
「偷聽你講電話你就要打人!?有需要這樣嗎?而且在穿堂打電話,旁邊人那麼多,怎麼算偷聽?」我覺得他打人的理由太不理智了。
他又沒有回答,但是眼淚越掉越多。
我覺得我有需要跟偉華好好的溝通,縱使被偷聽電話的感覺很不好,可是也犯不著打人吧!於是我對梓霆說:「梓霆你也不應該偷聽人家說話,你先跟偉華說句
對不起。然後你先回家!」「對不起!」梓霆對偉華敬了個禮。然後就收拾剛剛打架散落的書和外套,走出校門。
現在只剩我和偉華,我想好好的跟他聊一聊,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孩子,只是他常常做出讓我覺得『怎麼會這樣的事情』我正想開口說話時。他從地上撿起一張用橡皮筋捆住的圖畫紙給我,然後用哽咽的聲音說:「畫…畫…作業。」
他交作業了,我是何等的開心,不過現在不是讚美他的時候。
「老師很高興你今天交了作業,老師也一直很喜歡你,不過有時候你讓老師好灰心,因為你有時候很不乖,但是老師知道你很懂事,今天你為了這點小事打人。老師覺得…」我話才說到一半,他抹著眼淚大喊說:「他笑我!!」
「笑你?梓霆笑你?他笑你什麼?」
「他笑我和我媽媽說的話!」他的眼淚沒有停過,聲音略帶抽搐的說。
「你跟你媽媽說什麼?可以跟老師說嗎?」我不懂,和媽媽說的話能有什麼可以取笑的地方?
他又低著頭了,好像不太想說。 「沒關係,老師不會笑你。跟老師說。」
過了一下子,他像電話答錄機一樣的重新播放了他對他媽媽說的話:
「喂!媽媽喔!我跟你說喔,最近我都有在交作業了。老師都有在稱讚我耶!
老師對我很好都會給我糖果吃,今天我還準備了畫畫的作業要交給老師,這個作業我拖了好久好久喔!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畫妳!對阿!題目就是『我的媽媽』
好難畫喔!都妳害的啦!媽媽我跟妳說喔!我好想妳喔!我真的好想妳喔!
妳到底要睡到什麼時候?才肯張開眼睛看我!還有!今天是教師節,我看爸爸每天都拿兩朵玫瑰花插在妳照片前的花瓶裡,我想老師跟妳一樣是女生,應該也會喜歡花吧!所以我叫爸爸多買兩朵給我,我要帶來學校送老師!妳不要生氣喔!再見。」
他說完以後拿出書包裡被壓的稍微變形的玫瑰花走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教師節快樂!」我說不出話來,我抱著他一直哭。
「老師,梓霆笑我是瘋子。他說我媽媽已經死了。怎麼還假裝在跟她講電話。老師,對不起,我不會再打人了。」我哭得好傷心,我好心疼。
心疼這麼一個孩子,沒有母親的照顧,父親工作沒空管教,他卻能這麼懂事。
我想像他想當作自己媽媽還活著跟他通電話時的那種心情,想像他寫作文描寫媽媽的地方,多麼讓人揪心。尤其當同學識破他的時候喊出來的那句話,好殘忍,真的好殘忍。
「對不起!」我對他說。我感到很抱歉,我是他的老師,卻沒有好好了解這個孩子。我一直無法平復自己的心情。我不知道我這麼抱著他哭多久?
晚上,我打開偉華的畫,我的淚又停不住了。
那張畫是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張女人的照片,然後前面放著兩個小
花瓶,裡面插著紅紅的玫瑰花。
........我在右下角用紅筆打上100分......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教出寫作力


天下雜誌此期的專欄主題是:教出寫作力,內容有諸多關於作文教學的研討與語文教學省視,細讀後增長智慧~

關於寫作,我認為是一種生命的紀錄,是個人心靈成長的點滴故事,曲折長短、高潮跌宕、內容情節等等,就視諸個人如何細膩譜寫。可以是一首精緻小詩,可以是一闕幽思詞曲,可以是一篇抒情散文,當然也更可以是一本蜿蜒完整的長篇小說。

我想:如果,寫作要能教學傳承,應從本身做起。就從自己的筆頭開始磨練吧~
麗雲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漢光嘉義作文點燈計畫:














嘉義市國語文教師作文教學研習蘭潭國小登場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市十四日電)
教育局與漢光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國語文教師作文教學研習,今天在蘭潭國小演講廳隆重登場,邀請林于弘、林明進、張月娟及陳麗雲等學者專家擔任講座,共有來自全市國中小二百五十位教師報名參加,進行為期二天的作文教學講習。

  作文教學研習係漢光教育基金會發起「作文點燈計畫-全國中小學作文巡迴講座」的第一站,嘉義市副市長李錫津感謝漢光教育基金會用心推動作文教學,並將全國首場安排在嘉義市。  李錫津以美國著名的「飛行人」輔導計畫為例,強調寫作的重要性,期望這兩天的研習可以為參加的教師帶來收穫,協助擦亮孩子們的眼睛,讓未來的改變看得見。飛行人輔導計畫係由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施拉姆(Jacob Schramm)主持,教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寫作文,讓他們寫出足以令大學青睞的申請信,自1996年至今,已成功幫助數萬名低收入戶學生成功申請上大學。

漢光教育基金會董事賴郁芬表示,漢光向來致力於中國文化的積極推廣,並著重創新思維與文化的新生,有感於電腦科技與西方速食文化影響所及,許多中小學生的語文能力逐漸退化,乃規劃「作文點燈計畫─加強閱讀與寫作向下扎根系列活動」,希望能夠培育種子教師,激發不同的創意教學方式,指導並增進學生的寫作能力。

漢光基金會表示,目前漢光已送出八千本作文讀物至全國各中小學,並邀請學者專家進行全國作文巡迴講座,提供多元的作文教學方式及經驗分享,今、明兩天所規劃的課程包括創意作文教學及寫作策略、作文基本功、善用閱讀策略創作寫作情境,以及作文教學的修辭藝術等。960814" name=Content>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現代詩賞析~二首 ~by麗雲

□趙衛民
擅於長詩的創作。如<<綠巨人>>一書中的<后羿傳>、<文丞相>、<夸父傳>不僅結構、氣勢、敘事、語言,甚至虛實之間,都做最妥適的安排,使這些歷史人物的形象鮮明的回蕩在讀者心中。他主張涉獵西方哲學、西方文藝思潮,以會見中西方之異同。他認為應大規模涉獵西學,不應卻步。博洽中西,始能有新綜合之創造。文學是哲學的戲劇化,文哲合一是中國文學傳統的重要品質。趙衛民學文學,也學哲學,涵泳於文哲兩個世界,欣賞其作品,哲學中有詩,詩中蘊含哲學。

◎ 趙衛民詩選 <時間許下的諾言>>

如果你懂得曇花,自熟睡的花瓣,
嬰兒與少女的嫩臉緩緩甦醒。
緊是被溫柔含露的夜風輕拂過,
在夢中許下的一個諾言。

忍過了長長的一年,
也許呼喚的只是自己微弱的嘶鳴,
到處的嬋聲卻瀏亮整季的夏夜。
一顆種子的諾言比一粒果實沉重,
她預許一個果林。

兒童呼喚自己的老年,
老人呼喚自己的兒孫,
離絃之箭,總把諾言
隔著異代風聲,射道應許地,
永恆胎生於成熟的頃刻。

如果不懂靜寂的力量,
話語是已枯乾的澀果,
時間將不會產生香氣;
一些人說著夢語,
含糊不清,
並在昏睡中死去。


賞 析
本詩寫的是時間,時間的意識,透過讀者巧妙的安排--由曇花(植物)、蟬(動物),乃至人類,經由時間的變化,四季的流轉,進而體現出時間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運作--這是永恆的道理。
首段以「曇花熟睡的花瓣綻放」這種柔美的意象,展現時間的流動是自然而然的,一切自是水到渠成,如曇花一現,只要時間一到,自會開闔,無須太多的做作加工,花開花謝,自有時辰。其次以蟬「微弱的嘶鳴,到處的蟬聲卻瀏亮整季的夏夜」這樣的充滿生命力的字句,凸顯其實就算小生命也有其生存的價值,「一顆種子的諾言比一粒果實沉重,它預許一個果林。」卑微的生命也有存在的肯定,這就是時間給予的力量,也是時間的奧秘。由一顆種子預見整個果林,突然加重了分量,這也是作家哲學式的語言。
接著,以「人」比喻,「兒童呼喚自己的老年,老人呼喚自己的兒孫」這種時間的演變,歲月的痕跡,在「永恆胎生於成熟的頃刻」到達生命頂峰,一切生、老、病、死皆逃不出時間的掌控,一切自有時間的痕跡。最後,幡然領悟生命的境界,懂得靜寂的力量,方能領略永恆的真義。這種藉由自然界--花、果、動物,延伸至人世的成長,自省時間的流動,體會永恆的哲理,這就是趙衛民「文哲合一」的最佳寫照。

感想
「往事已成追憶」「往事如風」,歷來我們對時間的流逝只有感嘆一途,卻很少能悠閒、自在的面對。我很喜歡王維那種悠然自得,可以和時間相擁,微笑以對的心。「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時間是他的朋友,寂寞與他為伴,紅塵一切彷彿自在胸臆,了然於心。
對於時間,寂寞時覺得他像蝸牛漫步,恨不得能快點飛逝;忙碌時,手忙腳亂,恨不得有數倍的二十四小時。有人醉生夢死,汲汲營營於揮霍他的青春,以為時間可讓他揮手即來,到白頭,才兀自悲切感傷。
對於青春的流逝會感到感傷,大概也是步入「中年」了。有人說,當回憶開始攀住你的腦袋,我們開口閉口都是:「想當年……」、「還記得當時……」,你大概真的是要「老」了。身為一個女人,我一向覺得並不需要靠胭脂俗粉來粉飾我的臉龐,但是,近來對鏡而坐,發現銀絲上了髮,眼角有了一條一條小細紋,驚覺,原來,時間悄悄在我身上烙下了註記;原來,並不是我故意忽視它,不理它,它就會忘了送我歲月的痕跡。原來,不管我們怎麼漠視它,它依然在那行轉,一切是那麼自然而然。所以,不用嘆息,若能懂得以實為虛,懂得永恆的意義,自然不會蹉跎虛渡,當能為人生舞出個完美的圓。

朵思
一個出身醫生世家,卻勇於面對現實生活的挑戰,勇於和挫折痛苦戰鬥的一位傳奇女子。生活在她身上下了許多難題,現實的打擊讓她異常堅強,堅強得不若一個敏感的女子。朵思早期的詩受西方詩體影響,詩風較晦澀,以挖掘個人內心為主。七0年代之後,詩風逐漸改變,許多作品展現出關懷現實環境的心。常用超現實手法,對創作自有一份堅持,想像奇特,她覺得寫作是面對自我,所以寧願忍受痛苦也要堅持創作。「朵思的內心深處,有一塊永遠屬於自己的家園,任誰也走不進去,只是以夢餵養,以詩耕種。」(沈奇,台灣詩人散編,1996)這樣的一個敏銳的真性情女詩人,喜歡古典音樂,創作中常見有「音樂」,表現對聽覺的敏覺力,表現手法獨特,極富個人色彩,是台灣詩壇的奇女子。

◎ 朵思<士林夜市>

那裡,兩岸掛滿長袖短袖的季節
一些領夾以鱷魚之姿
夾住要飛走的歲月

一杯杯酸梅湯、椰子汁、檸檬水霸佔走道
流蕩著國際電話線上軟軟碰觸記憶的
淡水河、濁水溪、愛河水

鹽酥雞是沒有屬性的
蜜餞有宜蘭的風光
廉價的痞子的愛情竟也在各種髮夾和小吃攤
之外,大膽陳列

給女兒買一把梳理鄉愁的梳子
給兒子買一隻可以讓時間歇息的椅墊
給自己買一種可以攀在眼眶留連哀怨的茶壺
那種墨色沉澱的感覺
可以讓自己感受到夜色如何與時間擦身

賞析
首段以眼所見的東西點出士林夜市的特色,照見士林夜市的地區風光。「兩岸掛滿長袖短袖的季節」點出時間的流轉,季節的更替,歲月的流逝。次段以「水」為主軸,「酸梅湯、椰子汁、檸檬水霸佔走道,流蕩著國際電話線上軟軟碰觸記憶的淡水河、濁水溪、愛河水」由夜市攤位上擺設得冷飲帶到台灣溪流,引出遊子在他鄉,深深思念故鄉的鄉愁。接著,夜市各攤位擺著的蜜餞、鹹酥雞……,在在都是台灣夜市的獨特景觀。夜市,販賣著世俗百姓日常生活之所需,也是台灣人生活的一種特殊文化。最後,由夜市擺設販賣的東西想起在外的女兒,想起忙碌不停的兒子,想起自己,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一切逕是超越現實生活之外了,「那種墨色沉澱的感覺,可以讓自己感受到夜色如何與時間擦身」籠罩自身的只有對時間的喟嘆,小小一個柔弱身軀,怎是抵得住?這種抒情、深沉的省思,一向是朵思的風格,由夜市的景物探照出內在的情感,顯示對人生的種種看法,也是印證了朵思其超現實的寫作技巧。

感想
夜市──台灣獨有的特產,也是台灣經濟繁榮的奇蹟景象。朵思將其在士林夜市所見、所感,抒發成詩句,並流露出對兒女的關懷,及對自己的剖析。朵思慣用超現實的寫作技巧,故詩風比較晦澀,她將一些不相關的東西擺在一起,表現內心的情感。本詩也是由夜市所見的衣物--「長袖短袖」點出四季的迭替,時間的無情流逝;食品--「鹽酥雞和蜜餞」,夜市特有的爆香、醃漬,令人垂涎的珍品;物品--堆疊出對女兒的思念(給女兒買一把梳理鄉愁的梳子)、對兒子辛勤的不捨(給兒子買一隻可以讓時間歇息的椅墊)、對自己的際遇哀愁(給自己買一種可以攀在眼眶留連哀怨的茶壺),最後,感嘆時間的擦身,詩人表達出對人生、對時間的喟嘆,字裡行間,果真照見詩人生活的淡淡哀愁,令人領受其特有的詩歌美學。
來去「逛夜市」,對我們家而言,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都市人庸庸碌碌,汲汲營營打點生活瑣碎,應付日常所需已是疲於奔命,「逛夜市」,在小時候這麼平常的事,突然珍貴起來。來台北已15年,久仰士林夜市之盛名,我也只去過2次,第一次是十幾年前,初來乍到台北城,對於名聞遐邇的士林夜市怎敢不去虔誠瞻仰一番,但實在是太太擁擠了,嚇得十幾年來不敢再躬逢其盛;另一次是直到前2年帶孩子們體驗士林夜市,一樣的擁擠,只是,曾幾何時,多了好多販賣寵物的店,不知為什麼,看到關在籠子裡團團轉的小寵物,背脊直發涼,雞皮疙瘩頻頻展現,孩子們興奮得很,我卻意興闌珊。夜市,展現台灣人的熱情與活力;夜市,激發台灣人流利的叫賣口才文化;夜市,也勾起許多人心中潛藏的那塊回憶淨土,在嘈雜的夜市中,在人聲鼎沸的、此起彼落的叫賣吆喝聲中,你會突然覺得特別寂寞,特別想起親愛的家人。朵思逛夜市,逛起思念之情,勾起疼惜之心,流蕩出淡淡的、淡淡的哀愁,詩人內心灼熱的母愛情感,在夜市中瀰漫開來,對自己的人生,也就如此淡淡的、淡淡的……。

現代詩賞析 ~三首山與水 的對話 by麗雲


一、前 言
讀詩,是一種幸福,能讀自己喜愛的詩,又是一種何等的幸福啊!遇見一首好詩,邂逅幸福,人生之樂也。從讀書時代開始,我個人就非常偏愛山水詩,尤其是王維「終南別業」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二句,那種物我相融、寧靜淡泊的人生哲學,多年來,一直是我所嚮往的悠然自適、渾然忘我的人生境界。看風景,看山、看水,看自己成為風景的一部分,遊目騁懷,觀山之高遠,窺山之深遠,望山之平遠,暢遊於山水,感自然之奇,歎造化之功,心之有所感,遂發文而為詩。
山水詩最普遍的藝術特色,就是詩人對山水形象形似的模擬,往往令讀者「吟之未終,皎然在目」[1],進而分享詩人的山水美感經驗,巧取形象的精神,兼得山水之神似。入山水林間,山環水繞,尋幽攬勝,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有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現代人汲汲營營,終日忙碌混亂,一點兒喘息的機會也沒有,心中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閒適幽遠;「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那種瀟灑恬淡,真是充滿憧憬與期待。故本文藉著探究現代詩人山水詩中的物我關係,以寥寥慰藉身居都市叢林的無奈與感嘆。
本文藉由蓉子的「阿里山有鳥鳴」、綠蒂的「哀傷依然寂靜--重登阿里山觀日」及羅智成的「壁畫」三首詩來照見現代詩人眼中的山水,這三首現代詩中的山水詩,都是描寫風景秀麗的台灣名勝--阿里山。山水詩的共同特色是詩人對山水形象的摹擬及詩人與山水間的物我關係:詩人擅於塑造意象寫山水之形、傳山水之神;詩人置身山水時,忘卻社會人生之我,全神貫注於山水狀貌聲色之美,於是,詩人與山水間的物我達到一種親密關係。本文所選析的這三首山水詩,詩人面對的雖是同一山水景物,卻因詩人的心境、欣賞的角度不同,而阿里山便呈現不同的風貌。只是其中有物我相融的「無我之境」,也有物我若即若離、以景傳情的「有我之境」,藉由這三首詩,筆者試解析詩人作品中之「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解析其物我關係,照見詩人眼中的山水、心中的性靈。
二、詩 的 賞 析
1. 蓉子的「阿里山有鳥鳴」
□蓉子
蓉子,本名王蓉芷。江蘇人。民國四十年十一月在「新詩」週刊開始發表詩
作,與名詩人羅門是夫妻。蓉子的寫作文類主要為新詩,兼及散文和兒童文學。主題「包括哲思、親情、大自然的頌讚、女性的形象、旅遊、詠物、以詩論詩、社會現實素材、都市文明批判、環境保護主義、名人事蹟有感等」(鍾玲‧二十世紀台灣詩選),在寫作題材方面可謂「廣被博及」。蓉子的詩文辭清麗婉約,內容含蓄蘊藉,意境脫俗幽邃。讀蓉子的詩,感覺她溫婉如一顆明珠,玲瓏剔透,她的詩中自有一種女性特有的溫柔美,一種寧靜的、收斂的秩序美,一種跟大地一樣豐盈的自然美[2]。蓉子成長於基督教家庭,從小受到音樂與基督教會讚美詩的影響,所以,蓉子的詩兼具了仁者之心與音樂之美。蓉子是台灣新詩壇的第一位女詩人,塑造了現代婦女的新形象,展露了均衡與和諧的新心象,開啟了往後女詩人的奇思異想,為現代女詩人中的翹楚。著有«青鳥集»、«黑海上的晨曦»等詩集,真可謂是:「飛躍天河的青鳥」。
◎詩作:「阿里山有鳥鳴」
阿里山有鳥鳴 鳥鳴深山裡
飛來從乳紅色的沉霧裡
飛進那片濃密似永恆的蒼翠

鳥引頸長鳴 歌嘹亮清冽
劃破林子迷人的霧靄
就像一道閃電

原始的森林瀰漫著不可觸之的神秘
葉蔭如深水綿密 我們置身其間
如從湖底仰看那難以企及的翠宇

古木巨幹 遮掩了如畫的藍天
這兒巨人族的長老們子孫繁衍
居處佈滿了整座岡嶺

扁柏的弟兄 紅檜的姊妹 松杉的宗親
具享彭祖的高齡 百歲而死猶算夭折
人類的古稀還似它們的童稚

不停地他們長高長大 立腳豐實的大地
枝幹挺直茁壯 遠超出我們的仰望
不因年邁而減其眉鬚蒼翠
時光在那兒緩慢下來幾至停滯
松樹靜立著看風景 千年就如我們的一天
因為他們安土重遷 從不流浪 永無鄉愁

看濃蔭織密了它們的空防
昨夜流亡的星辰無隙進入它們的領地
今早火熱的太陽也只能在樹梢上徘徊

雲嵐湧動 氣象萬千
春來時泉水歌唱 蜂蝶飛舞
四重與吉野櫻滿山滿谷

人們跋涉長途 攀百丈崎嶇
爲探山和森林的祕密 而嵐迷津渡
終無法看清彼等真容

櫻花凋落於楚楚的瞬息
鳥在有限的空間飛鳴 唯松柏傲立
一切聲音都在林間寂默 形成那不能觸知的奧祕

□賞析
就形式而言,全詩共分11個段落,每段3行,顯得整齊有節奏,呈現一種舒緩、寧靜的氣氛。整首詩一如蓉子的風格,溫柔清麗、自然婉約。首段以鳥鳴帶領進入森林世界,接著著墨於古木的雄偉長壽,面對自然一片靜寂的世界,這個時候,方才領悟人們是如此的渺小,較諸山水,較諸自然,人是微乎其微的。此時,對時間、對永恆另有一番體悟,最後亦以鳥鳴作結,前後自然呼應,且都以鳥鳴聲作引導,全詩果然充滿了音樂性的優雅。詩中由「靜」中觀照出對自然永恆的體悟:人對自然宇宙的了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衍生出謙卑之心,體悟禪境。由此詩可看出蓉子詩風之美,應用文字寫出時空推移變化,這就是作家書寫的奧祕之美。

2、綠蒂的 「哀傷依然寂靜 重登阿里山觀日」
□ 綠蒂
綠蒂,本名王吉隆,台灣雲林人。曾任「野風」、「野火」、「中國新詩」主 編。「秋水」詩刊發行人。基本上他是個商人,而不是個單純的詩人。商人斤斤計較的作風,也表現在詩裡。綠蒂寫作詩齡很長,已逾四十載,是早發而晚熟的詩人。雖然耕耘有年,一向都以平日直接的手法成詩,故未獲得當代某些權威詩評家的青睞,然其並不氣餒,經過多年沉潛,靜極生變,逐漸加重意象的重量,遂使作品豁然開朗,平淡中見深邃,不論寫虛繪實,皆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詩,語言明朗、意象清晰,感情豐富而微帶感傷,並且多半集中於情感世界的書寫、生命意義的探索。他曾說:「詩是心靈最美麗的聲音,寫詩的人以精美而簡鍊的文字表達心中的感覺。詩同時也是我對生命最真摯的對話,它使我恆處於孤寂而免於孤寂。」著有«綠色的塑像»、«風與城»等詩集。
□詩作:「哀傷依然寂靜 重登阿里山觀日」
山色與蟲鳴
醞釀成一個不眠之夜
吐著煤煙的小火車
搖晃著如鉤新月
在微微甦醒的山野間
思念蜿蜒如山路迂迴

守候在觀日樓上的
是另一種喧嘩中的孤獨
眺望的
不是自山巔跳躍而出的旭日
而是婉約如晨曦的溫柔氣息

在晨風中
所有自我心中低掠而過的
如雲
如你
如歸去的候鳥
都不會消失
在詩的版圖上
故事只是隱藏
於群群相連的峰間

當白髮蒼蒼之日
真情或已遠颺
仍將踱步於這高聳山脊
來重讀這本雄偉山岳
再翻閱起這頁蔥翠往事
哀傷依然寂靜
如同變幻的雲影
□賞析
本詩是藉由寫旅遊景色而抒發思念之情。首先是序曲,描寫詩人在夜裡「重」登阿里山,接著在觀日樓上喧嘩又孤獨的眺望,在人群中面對如畫的風景,想起離去的「你」,內心更顯得哀戚、傷心。思念的情感寄託於山水,一如中國古典的山水詩,「詩言志」,以景寓情,將詩人充沛的情感記錄在詩、文字中,留下永恆的印象。最後,設想未來,當自己白首時,再登臨斯境,是何種景象?讀完全詩,逕留淡淡的哀傷藏諸心底。

3、羅智成的 「壁畫」
□ 羅智成
羅志成,湖南人,現任出版公司負責人、雜誌發行人。羅智成在中學時即開始詩的習作,一九七0年正式發表作品。創辦台大現代詩社,他在台大讀書期間曾自行設計處女詩集,由鬼雨書院出版。他曾自述:「我寧願竊喜於和一個作者祕密瓜分共同的心緒,也不願和多數人去享有普通而浮泛的共鳴。」他也曾強調「爲一個徬徨的社會尋求文化理想」。羅智成是玄學而神祕的,特別鍾情黑色,他一系列的著作,皆一貫以全黑封面呈現。楊牧說:「羅智成稟賦一份傑出的抒情脈動,理解純粹之美,詩和美術的絕對權威,而且緊緊把握住創造神祕色彩的筆意。」哲學系出身的詩人,具有與眾不同的個人神祕風格,語言近乎咒語或祈語,帶著巫師似的催眠火焰,有濃厚的屬於法老式的純粹之美和權威。羅智成早期的詩中,總存在一個獨白或對話的對象,類近於喃喃自語中,開展他的「玄學憧憬與幽人意識」(林耀德語)中期以長篇幅之敘事詩、史詩為重點,近期以夢想及生活思維為主力。羅智成喜愛旅遊,堪稱為一位詩人旅行家,他說:「現代都會人最需要的是心靈『新陳代謝』,在旅遊過程中,身體不見得可以充分休息,但心靈卻可以透過旅遊重新得到洗禮。」所以,這位心思靈敏的旅遊詩人,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深刻回憶。著有«黑色鑲金»、《光之書》等詩集。

□ 詩作:「壁 畫」
不要說話
陪我獨處。看
一捲橫軸正開展
黃昏有些晴涼
山有些紫
林有些深
我們背手雲遊,整個世界正要打烊……


巨木環繞的湖邊
最後一名遊客
正急著想趕上隊伍
樹中的蟻和樹外的蛾
停止爭執
松鼠退回深處
聲音,也嚥回深處……

但是,為什麼你不恰巧是我最知心的人?
我將更樂於和她在這兒啊
(我偷偷地想)
山,
我們的山也回到了深處……

□賞析
此詩是作者旅遊阿里山的所見所感,然他對山的領悟是偏於情感的執著,和蓉子對山水詩的情感是不同的。首段「一卷橫軸正開展」,描寫幽靜的山水景色,好一幅自然山水的「壁畫」,風景由此展開。接著,森林的深處,也是詩人心靈的深處,出現了轉折。終是知道心靈深處想念一個「你」──,我最知心的人,除了山水風景,更有傷感。「我們的山也回到了深處」,一切回歸寧靜、奧祕的情況。山「不要說話,陪我獨處」,或許正是詩人當時所捕捉的最悠然神往的孤絕。詩人以景寓情,思念、傷感之情,瀰漫山谷,寧靜的山,載滿了情感的執著與負荷。
綜觀這三首詩,詩人描述的都是台灣名山──阿里山,從詩中都可看出阿里山風景的秀麗,靜寂的世界讓人對生命有更深層的體認。

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山水詩中的「美感經驗」可說是一種超功利的心靈活動,詩人除了凝神觀照的對象外,旁無所見、別無所想,只將全副心靈沉浸於山光水色中,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由於沒有「我」的干擾,對山水純粹只是「觀照性」的欣賞,這「觀照性」的欣賞純然發自詩人對山水形象本身的直覺。因此,詩人沉浸於美感經驗中時,他是忘我的、無我的,一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提出的「無我之境」[3],這個「無我之境」,正是山水詩中呈現的美感經驗的注腳。而詩人山水美感經驗雖起於形象的直覺,卻又不止於形象,通過耳目所及的山水形象,進而心神領會由形象昇華上去的自然生命之精神韻味。這與道家講求的「真」、「自然」是接近的。所謂「真」,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道」則含有永恆的生命本源意味。佛家的基本教義也在於「無我」,追求的是永恆的涅槃寂靜,生死不染、去往自由的境界,亦即「心空」。「心空」即「無念」,既是無念,則無「我」之重重罣礙。故詩人在觀賞山水時,胸中洞然無物,用最真純之心去感應山水。這正符合宋‧邵雍(1011-1077)提出的「以物觀物」[4]。邵雍對「以我觀物」和「以物觀物」的不同做了闡明:「任我則情,情則蔽,蔽則昏矣;因物則性,性則神,神則明矣。」換言之,若「以我觀物」,因有「我」執,故為我之情所蔽,就無法體認物之真性,就易昏暗不明;「以物觀物」乃就物之真性而觀之,無「我」執,不為我情之所蔽,物之原貌真性就能顯明。故若不能忘卻自我,「以我觀物」,往往因詩人的心情所感而易歪曲物之本質,其眼中所見的自然景物,呈現的都是某種人格的化身,非山水原來之面貌,有時甚至會對眼前的風景視而不見。
綜上所論,若是「以我觀物」,雖美景當前,亦不得擁有山水之美;「以物觀物」自是對山光水色還其本來面貌,物我之間別無障礙。正如謝靈運的體認:「遺情捨塵物,貞觀邱壑美」(「述祖德詩二首」之二),唯有在無「我」之時,方能享受到純粹的美感經驗。是故由詩的作品中可看出作者與山水之間的物我關係。

前述的這三首山水詩在「物」、「我」之間的表現手法,是有些不同的。試論述如下:
1. 「以物觀物」的「無我之境」
山水詩美感經驗的展露,最美的莫過於「以物觀物」,呈現出「無我之境」。若將「我」之意志強加諸於山水之中,山水必失去其自然而然之道。正因詩人對自然之道的領悟,方能在絕對虛靜的心靈狀況中,「以我之神與山水之神相接」[5],不以個人主觀情緒擾亂山水之自然,任山水依其本來面目自然顯現與活動。純粹以身之所歷,目之所見寫詩。在詩中,沒有說理、詮釋,只有的是在大化流變中山水景物的跡象和神趣的自陳。「無我之境」是超越實用目的或現實人生中的我之境界。當山水洋溢的大化流變、運行不已的生命律動,與詩人對宇宙生命本體之道的體認相冥合時,就會引起美的感動。這美的感動是一分直覺。「直覺」是一種不帶思維的概念,是超越現實功利的心理活動,凡「純粹的直覺中都沒有自覺,自覺起於物與我之區分。」詩人渾然忘我,「我」是自然山水的參與者,「我」和自然共同享有這份自然的寂靜。詩人並未將「我」排除在外,但這個「我」無情緒羈絆起伏,心靈自由開放,達到物我相融,「心凝神釋,與萬物冥合」的虛靜或空無的心靈境界,臻至「無我之境」。
蓉子的「阿里山有鳥鳴」就似這個境界。由「阿里山有鳥鳴/鳥鳴深山裡」的鳥鳴聲引導進入深山,進入森林的世界,也進入「那片濃密似永恆的蒼翠」,踏進人生最高的境界--靜寂的世界。在詩中,我們看到「原始的森林瀰漫著不可觸之的神秘」「葉蔭如深水綿密」,也看到了「古木巨幹/遮掩了如畫的藍天」「扁柏的弟兄/紅檜的姊妹/松杉的宗親」,這些森林的神木群,在天地間呼吸了數十年,甚至百年,藉著詩人生花妙筆的帶領,鏡頭在古神木中定格、放大。這些神木、古木「不停地他們長高長大 立腳豐實的大地/枝幹挺直茁壯 遠超出我們的仰望/不因年邁而減其眉鬚蒼翠」,「時光在那兒緩慢下來幾至停滯」作者在這裡有了一點對時間的省思。然這份感慨是看到自然的永恆而發出對時間、對人生的反省,作者在這裡並沒有以「我」侵入詩中,她是身處自然、擁抱山水的。「雲嵐湧動 氣象萬千/春來時泉水歌唱 蜂蝶飛舞/四重與吉野櫻滿山滿谷」阿里山秀麗如畫的美景逕展眼前,「櫻花凋落於楚楚的瞬息」,自然山水如櫻花開落般自然存乎天地,時間的瞬息萬變也是一種自然。「鳥在有限的空間飛鳴 唯松柏傲立」這松柏的長青較諸於人類,即是永恆。「一切聲音都在林間寂默 形成那不能觸知的奧祕」在靜寂的虛空中,更能照見山水的本色。面對大自然的雄偉壯麗,永恆不移,心中遂生出謙卑之心,陶醉於自然天地之中。物我同歸自然,語言表象的「我」不復存在,在這萬物自然演化、活動與消長之中,詩人所體認的是一分自然宇宙內在生命的終極和諧,是一種只有在絕對虛靜中才能觀照的自然宇宙,也是一種必須視萬物與我同一、甚而與我合一才能體認的和諧世界。讀此詩,物我並生、同歸自然。讓人想起王維的「鳥鳴澗」這幅淡雅的水墨畫:「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初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人在觀物時已成為現象的本身,已成為山中自然的一部分。人是悠閒的,夜是靜謐的,萬籟無聲,桂花徐徐飄落,寧靜的夜,春野空曠,月出山頭,幽柔清光灑滿山林,山鳥驚起,鳴於澗中,音回空古。萬物各依其本能而在,各就其本能而生。他寫的是大自然,讚美的是人間生活,居處此地,真是「身世兩忘,萬念俱寂」。
蓉子的「阿里山有鳥鳴」,是一首語言清新,讓山水自陳來表現永恆的 山水詩。全詩捕捉的是阿里山寂靜悠然的自然現象,是一次純粹美感經驗的展露。由形似的描寫道神似的捕捉,達到「意境兩渾」的境界。由詩中領悟山水之「道」,「道」即是「自然」,在渾然忘我的山水美感經驗中,「我」已與「道」合一,「我」已與 「自然」合一,充分展現道家美學,體悟佛家禪境,詩人與物俱化、物我相融,臻於「無我之境」。
2.「以我觀物」的 「有我之境」
詩人以景寓情,以情賦詩,山水之美,在於詩人之胸臆。一首真正的山 水詩,除了題材必須是山水景物,還必須寫出這些山水景物生動而完整的形象,反映出大自然的秀麗美或壯麗美。古典詩歌中有許多的山水詩,但其中主要在言志抒情,山光水色反只成為「楔子」,這不能稱為純粹的山水詩。山水詩也可言志抒情,但其言志抒情自有其特殊的方式,若詩之標題是山水名勝, 而詩中卻無生動具體的景物形象,那只能稱為優秀的抒情詩或哲理詩,而非山水詩了。
情與景之間,描繪山水與抒發情感兩者的關係,這是詩人須小心用心經營的。當詩人面對山水,自然詠嘆,這時是美感經驗的充分展露,物我是相融的,是和諧的;而當名理概念與美感經驗交替消長時,便呈現理性或知性與感性彼此相互輪遞的心路歷程。這時「我」已進入詩中,便產生
了詩人物我之間或即或離的現象,而成「有我之境」。綠蒂的「哀傷依然寂靜」與羅智成的「壁畫」中都可輕易照見一個「我」,那個「我」同遊大自然,以形寫神,以景傳情。在綠蒂的「哀傷依然寂靜」中,我們先徜徉寂靜的夜,「山色與蟲鳴/醞釀成一個不眠之夜」而「在微微甦醒的山野間/思念蜿蜒如山路迂迴」,詩人私人的情感在寂靜的夜,顯得格外滄桑。思念,就這樣悄悄爬上心頭,盤據不去。詩的副標題寫著「重登阿里山」,這個「重」字引發聯想,詩人在山水自然中,遊覽山水,並自觀心靈。「守候在觀日樓上的/是另一種喧嘩中的孤獨」,在人群中,因遍尋不著你,因為思念,越顯孤獨。「眺望的/ 不是自山巔跳躍而出的旭日/而是婉約如晨曦的溫柔氣息」,詩人登上阿里山,在觀日樓上,竟不是敞開心靈,欣賞美麗的日出奇景,心之所繫,目之想望,皆是溫柔的你。放眼四望,「在晨風中/所有自我心中低掠而過的/如雲/ 如你/如歸去的候鳥/都不會消失/在詩的版圖上/故事只是隱藏/於群群相連的峰間」山水皆是你的圖騰,「你」在我心中重要的位置,永遠留下永恆的印記。詩人設想未來,「當白髮蒼蒼之日/真情或已遠颺」,多年之後,依舊步上山巔,欣賞山水之際,「哀傷依然寂靜/如同變幻的雲影」。這個「我」觀賞風景,所感受的不只是自然山水給的純粹的美感,詩中輕易可見「我」之存在,心之所悲,彷彿山野也爲我哀傷不已。不能忘卻自我,所見山水就無法顯其真性。
羅智成的「壁畫」,一開始就把「我」置諸詩中。「不要說話/陪我獨處」而「看一捲橫軸正開展」寫出自然山水吸引人之美麗。「黃昏有些晴涼/山有些紫/林有些深/我們背手雲遊,整個世界正要打烊……」世界因「我們」的存在而有了生命,詩人在此時,不是自然的觀照者,而是他心中之自然的創造者。物我之間由於心不虛靜,因「我」情之蔽塞,而呈現很大不同的面貌,非山水自然原來之風貌。「樹中的蟻和樹外的蛾/停止爭執/松鼠退回深處/聲音,也嚥回深處……」詩人以我觀物,對眼前的自然景象自有其另一番解讀,心之所往,意之所向,看山彷彿不是山,看水亦彷彿不是水。「但是,為什麼你不恰巧是我最知心的人?/我將更樂於和她在這兒啊/(我偷偷地想)」詩人情感陷入掙扎,山水,已失去原來清新空靈,「山,/我們的山也回到了深處……」詩人心中充塞著傷感思念,眼中看見的不是阿里山雄偉的神木、宏壯的氣勢、啁啾的鳥語,而是在寬廣的阿里山中孤絕傷感的自己。其接觸的是一個主觀情緒組成的「我」的自然山水,「我」看到的蟻、蛾,彷彿是「我們」的化身,希望「停止爭執」,這種情緒的「我」的入侵,使得美感經驗不復只存乎山水,「我」也在其中了。這就是詩人「以我觀物」的 「有我之境」寫照。
四、結語:
山水詩,是詩中平淡見珍奇的珍寶。山水詩是經過老、莊思想的洗禮而產生的,詩人走向山水、投身自然,非僅因山水形象之美可以賞心悅目,更因山水形象所呈現的具有生命的精神氣韻,能讓人領悟到宇宙生命本體的真義,希望達到物我同一,絕對自由、逍遙無待的心靈境界。所謂「山水詩」,是直接並主要以山水為審美對象的詩作。山水詩中,若能「以物觀物」而至「無我之境」、「物我相融」,真是到達了道家美學的最高藝術境界,一如法國大畫家塞尚說的:「畫風景不是描寫自然而是表現自然。」「表現自然」就是詩人與山水融為一體。詩人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書之成詩,在留連山水風光之時,忘卻凡俗塵囂,隨物宛轉,與心徘徊,自是能體認山水之藝術生命本質。當然寄情山水,傾吐思念幽幽,感慨實事哀傷,則是另一番體悟,但以「我」觀物所流露的「情」固然重要,卻無法真正表達出自然的「物」。誠如王國維«人間詞話» :「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以物觀物,意在悠遠,此天、地、人合一的「無我之境」,當是山水詩臻於藝術的登峰造極境界。
後現代詩中,和山水詩較有相關的大概就是所謂的「生態詩」[6]了。同樣是用關懷土地,愛惜環境的心態寫詩,「生態詩」似乎少了美感,多了批判。那種自然田園的呼喚,那種令人神往的山水,在「生態詩」筆下,「我」侵害了詩,自然美被帶進了現實功利的生活,在唇槍舌戰的說理教化、疾聲呼籲當中,詩之純粹美感盡興味大失。
山水詩描繪的是自然界的山水,山水本身雖是無意識的,但山水詩卻飽含著特定時代的作者的審美情感,它不只是一個數位相機捕捉的山水形貌,更是一個時代的作者的審美創造。在當代的山水創作中,詩人在描山繪水抒情言志時,並不是孤立的只寫山水,而是以詩人的審美觀點對山水作歷史的傳統的透視,讓山水詩有一種特有的光彩。
山水詩的藝術,既要表現山水獨具之美的自然特性,又要表現詩人主觀的審美感情,所以,山水詩的美學特色,就是「以形寫神、以景傳情」與「以形寫神、以情寫景」。若能「以形寫神、以情寫景」,必當能有「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悠遠淡泊,進而達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世事不染胸壑,神仙般的幸福人生。汲汲營營忙碌的現代人啊,心若疲憊了,走向美好、幽靜的山水吧!讓山水洗滌身心疲憊,徜徉山水,讓心靈接受山水的洗禮,讓身體游移、開展、進而消融於山水間,靜觀自得,與山水合一,忘「我」、無「我」。

參考書目
一、 專書部份
丁成泉(1995)。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
仇小屏(2003)。世紀新詩選讀。台北:萬卷樓。
王志健(1993)。中國新詩淵藪。台北:正中。
王國維(不詳)。校注人間詞話。台北:開明。
王國櫻(1996)。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
王從仁(1992)。王維和孟浩然。台北:國文天地。
向明、蘇蘭、顏艾琳(2003)。讓詩飛揚起來。台北:幼獅。
李元洛(1990)。詩美學。台北:東大。
辛鬱、白靈、焦桐(2001)。九十年代詩選。台北:創世紀。
孟樊(2003)。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
林明德(2001)。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
馬悅然、奚密、向陽(2001)。二十世紀台灣詩選。台北:麥田。
張默(2003)。現代百家詩選(新編)1952-2003年。台北:爾雅。
陳幸蕙(2003)。小詩森林。台北:幼獅。
陶保璽(2003)。台灣新詩十家論。台北:二魚文化。
楊牧、鄭樹森(1989)。現代中國詩選一、二。台北:洪範。
廖仲安(1999)。陶淵明。台北:國文天地。
蕭蕭(2001)。蕭蕭教你寫詩、爲你解詩。台北:九歌。
蕭蕭、白靈(2002)。台灣現代文學教程新詩讀本。台北:二魚文化。
錢鍾書(1988)。談藝錄。台北:書林。
瘂弦(1999)。天下詩選一、二 1923-1999 台灣。台北:天下遠見。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香港:中華書局,1980。P230-235。)
二、 期刊及學術論文
李遠志(2001)。盛唐山水詩研究。高雄師大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洪淑苓(1995)。論鄭愁予山水詩的特色。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次探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
彭政德(2001)。王維禪詩創作技巧與藝術風格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玲婉(2000)。盛唐送別詩研究。高雄師大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鄭詠仁(2002)。由「人間詞話」看畫中之「境」。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慧如(1994)。現代詩的古典觀照__1949~1989.台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海平(2001)。論錢起山水詩及其受謝靈運的影響。逢甲人文學報,2:p1-15。
[1]唐.高仲武評于良史詩:「工於形似,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水流』,吟之未終,皎然在目」。見<中興間氣集>(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卷上,p7-8。
[2] 張漢良評介蓉子:「她的詩表現出一種寧靜的秩序與斯多葛式(Stoic)的收斂。」鍾玲則以為:「(一)她的詩塑造了中國婦女的新形象,(二)她的詩表現了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及豐盈的人生 觀。」
[3]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謂的「無我之境」,並非指作品中絕對沒有「我」,而是指詩人泯滅自我的意志,與外物之間不存任何利害關係,沒有對立的衝突,乃至物我之間達到一種冥合的狀態。詳見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香港:中華書局,1980。P230-235。)
[4] 邵雍《觀物內篇十二》:「不以我觀物者,以物觀物之謂也。既能以物觀物,又安有我於期間哉?」見«皇極經世緒言»(「四部備要」本,卷六,p177。)
[5] 錢鍾書論畫語:「物之神必以我之神接之。」«談藝錄»,p66。
[6] 據孟樊在《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中的分類,將後現代詩共分十類,其中六為「生態詩」。這裡所說的「生態」係從生態保育也即環境保護的觀點來看的,因此生態詩(亦可稱為環境詩)對於造成環境污染的諸種因素有極為深刻的反省及批判。(p108-114)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作文教學的修辭藝術 陳麗雲 此文刊登於國民教育月刊 96.4
The Rhetoric Art of Compisition Teaching
一、前言
文章始於意而成於辭;亦即文章始於立意,而成於修辭。要充分表達作品思想情意,必須重視語言的錘鍊、辭采的藝術加工;換言之,一篇好作品,發自內心真摯的情感之餘,更須用文學的語言加以修字潤辭,這便是修辭的藝術。修辭具有神奇的魔力,能讓文章由平淡無奇邁向絢麗多姿,臻至文學美層次。
二、作文教學與修辭
劉勰《文心雕龍‧情采》云:「言以文遠,誠哉斯驗。心術既形,英華乃贍。」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傳千古;寫作文章善用修辭藝術,將能使文章更顯其瑰麗多姿。
(一)作文教學
作文,是一門書寫的藝術,是一門生命學問的彰顯,是透過語言文字描繪心靈的世界,展現生命內涵;是人們將最精妙的哲理、深邃的智慧,透過語言文字互動產生激盪。是故,作文不應只是文字與紙張的交織,更應是澎湃情感抒發的窗口。
既然作文是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產物,是反映語文能力的窗口。是故,寫作文章就必須有真實情感與豐富體驗為基礎,所謂:「情動於中而發於言」,就是這個道理。作文亦是語文能力高度綜合的展現,是集合了所有運用的能力,匯聚成文字後呈現。是故,寫作的表達就必須憑藉文辭修飾藝術,使文章生動具體、深刻活化、充分貼切的表達思想情感。天真的孩子們生活體驗往往不夠豐富多元,無法寫出寓含深刻的文章,伸出旁通廣博的觸角。是故,進行作文教學時,即需輔以閱讀豐富見聞,活化知識;佐以修辭藝術鍛鍊筆頭,提升寫作表達能力。
(二)修辭藝術
修辭是臻美的藝術,是文字美學,講究的是「好不好」,重視的是「美不美」。修辭是讓語文表達由「說得正確」臻至「說得好」、「說得有理而妙」的層次。
1、區分修辭教學與修辭學
「修辭教學」源於「修辭學」,然「修辭教學」不等於「修辭學」,各有其訴求與目標;前者重實務,貴活用;後者重理論,講系統。現行國小語文教學中,修辭教學是未見序列性與系統性,這是非常可惜。[1]筆者認為修辭教學宜「抓重點」,「學精采」,把握重要修辭知識,確實運用。在國小作文教學中,應善用修辭教學,要將修辭理論(修辭學)應用於實際教學實踐(修辭教學),讓深奧的修辭理論化為簡易的修辭藝術,增潤文章趣味華采的情韻。
2、修辭格
修辭格是修辭學中研究得最燦爛的精華,故一直有「辭格中心論」的論述。作文教學中,巧妙運用修辭格,會使文章語言文采煥然,瑰麗多姿。修辭格是修辭教學最重要板塊,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導學生運用適切的修辭格描寫或說理事物,加深擴展學生的修辭觀念,釐清各個修辭格範疇與固定格式,提升學子語文質量,讓學生利用修辭格寫出優美有情味的作品。
3、修辭的功用
修辭是文字語言的美容師,王力(1981)曾道:「若拿醫生來做比喻,語法好比解剖學,邏輯好比衛生學,修辭好比美容術。」修辭可以將內心的意念訴諸於文字;可以將蘊藏的情感透過文字澎湃的展現。大凡字句、篇章的欣賞與創作,藉由修辭能行雲流水的表情達意;藉由修辭能使主題清晰明顯,引起讀者共鳴。是故,修辭是能以形象化的語言,陌生化的方式,精準而生動的將作品展現;換言之,文章中使用善用修辭藝術,將使整個文章「活」了起來。
三、修辭藝術的運用:以審題為例
作文教學離不開修辭藝術,舉凡由「審題」開始,至文章破題、選擇材料、構思等等,都能利用修辭藝術將文章深刻活化,提升拓植表達層次,臻至文字美學。以「審題」為例,許多題目中就兼含修辭,理解真正的意涵後,深入發揮內在含蘊,才能拓展題意,準確扣題,出奇制勝。
(一)題目含「比喻」修辭:
如「橋」、「園丁」、「腳印」「大海與水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的老師是超人」、「疾風知勁草」……等等。
以「橋」這個題目為例。可寫具體而有實用性的橋,可寫歷史上美觀、有紀念性的橋。如「清明上河圖」的拱橋、盧溝橋、朱雀橋。然而如果只寫橋的形狀,這僅是一般具體化的外在思考,只寫出表面的意義;若能加以延伸思考:「橋」的功能是溝通,讓你能到達彼岸,跨越障礙,到達遠方。所以,還有無形的橋——「心橋」,讓我們和親人、朋友感情的溝通,這樣的思考已由具體進入抽象,能寫到內在的含意,已屬可貴;若還能更深入的想到:「橋」的溝通功能可以跨越藩籬,不僅只限於空間,還能穿越時間,穿越古今中外、歷史文學。我們能透過「橋」和古人對話,能和李白把酒言歡、吟詩賞月;可和杜甫共憂國事、慷慨激昂;可和王維暢遊山水,恬淡自適;……。透過「橋」能和國際接軌,瞭解社會脈動。所以,幫助我們和創作者溝通的作品也是一種「橋」。那麼,「《論語》是我們認識孔子的橋,「沈思者」是我們認識羅丹的橋,「命運交響曲」是我們認識貝多芬的橋。」、「書籍(閱讀)是通往知識的橋樑。」「手機電話是和世界接軌的橋。」將「藝術」、「音樂」、「書籍」、(閱讀)、「手機」比喻成「橋」,這樣的寫法,由有形而無形,由具體至抽象,才能深化延伸,拓展題意。
綜上所論,審題時透過「比喻」修辭的虛實轉換、抽象與具體相互為喻,以新奇創意解題,深入捕捉義蘊,寫作的格局當會提升,寫作的視野將會更寬闊。
(二)題目含「轉化」修辭:
如「當逆境迎向我時」、「擁抱幸福」、「春天在路上了」、「榜樣」……等等。
以「春天在路上了」為例,常見的「春神來了」、「拜訪春天」都是轉化,「春天在路上了」以轉化更生動描摹春天活潑的形態。又如:「春天就這樣扭著屁股走來了。」透過「轉化」將春天人性化,春天活潑的形象躍然紙上。又以「榜樣」為例,所謂榜樣乃是值得學習的典範。一般容易的寫法是以先聖先賢為榜樣書寫;最直接的也或以發揮大愛、努力不懈的人士為學習效法的對象,或是以親人或老師為其榜樣。然而,若利用「轉化」修辭轉化事物的特質與屬性,如「水」。水因器而成形,不受所限,亦不為所傷。所以,「柔軟的水有氣度,擁有寬闊大度量,是值得學習的榜樣。」這樣的思考是否更能跳脫出一般寫作的窠臼藩籬,文章的角度更深刻富創意?
(三)題目含「雙關」修辭:
如:「一葉不掃、何以掃天下」、「回家」……。
《說文》:「家」,「居」也。本意是「人所居」,是指遮風避雨的居住屋舍。以93年度指考題目「回家」為例,當時的滿分作品就相當令人矚目。作者虛構自己位居經貿中心曼哈頓,是身著高級套裝的成功人士,心中卻牽掛位於荒山野嶺原住民部落的家。他寫道:「只要回家,我就能找到自己的根;只要重溫母語的搖籃曲,就不再夜半驚醒;只要深吸一口自然的土腥氣,近鄉情怯的心疾,就不藥而癒……」當他真的踏上夢寐的土地時,「遇雨就泥濘滿地的山路已鋪上柏油;參差蓊鬱的樹林,全成了整整齊齊的人造林;水泥樓房取代了昔日的石板屋,不時飄出的配樂笑語我並不陌生,是俚俗的鄉土肥皂劇,天線與電纜將它們引入後山。」作者只能納悶的問:「我回家了……但是,這個失去了野性活力的部落,真的是我的家嗎?」這篇文章中的「家」,不僅指居住之有形屋所,更直指心靈的故鄉,沒落的山林文化。這個「回家」,便是一語雙關,透過意義雙關對家鄉的山林文化提出深情關懷,痛惜失去族群心靈寄託,引發深刻的迴響。
四、結語:
美妙的語文總是吸引人,令人陶醉,讓人咀嚼再三、流連忘返。為增加文章文采、深刻生動、表達情感與加強說服力,寫作需善用修辭藝術。修辭是妝點文學美容師,讓原本平淡無奇的文句,剎那間變得瑰奇絢麗;修辭是童話中具有魔力的魔棒,一碰到哪兒,哪兒就產生奇幻的變化,能將哪兒化腐朽為神奇。寫作時運用修辭藝術,可單格使用,更可修辭格連用及兼格使用,融會貫通,發揮其最大的表達效果。
修辭藝術除運用在審題方面,更可運用在立意、破題、段落開展、文章過渡等等面向,運用修辭藝術讓作文教學更具綽約風姿。文章要邁向臻美層次,就需善用修辭藝術,表現語文優美雅言,展現文字豐富義蘊,開展學子語文智慧。筆者相信,只要教學者用心設計修辭課程,「寓教於樂,寓智於美」,作文教學將更生動活潑,修辭將是孩子們邁向語文藝術天地的最佳門徑。


參考書目
王力(1981)。中國語言學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王希杰(1983)。語言的美和美的言語。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李建榮、陳吉林(主編)(2002)。小學作文教學大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張春榮(1993)。一把文學的梯子。台北:爾雅出版社。
張春榮(2005)。國中國文修辭教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陳麗雲(2006)。國小高年級修辭格創思教學之探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萬永富(1989)。小學生語文手冊。瀋陽:遼寧少年出版社。

[1] 陳麗雲(2006)認為:「修辭教學,若只停留在修辭格僵化的辨識,制式理論的說明,靜態分析修辭格數量的起伏,對語文教學及對修辭格教學都是困乏而不足的,是縮小了『修辭格』的內涵,使多采多姿、興趣盎然的修辭格教學,內容變得片面狹窄、枯燥乏味,將修辭格教學引入誤區。」

引導語設計藝術 陳麗雲 此文發表於國語日報95.07

教學設計巧在藝術,引導語設計藝術貴新穎、富創意,活化教學課程,使教學成效更彰顯,呈現多元化語文教學風貌。
「九年一貫」講究創新的教學方式,重視活潑的生動課程,給予教師許多揮灑創意的空間。教師為了達至教學目標,常會嘔心瀝血、挖空心思設計教學活動,希冀透過深入淺出的引導方式讓孩子們學習。引導語是攸關教學成敗的教學設計。好的引導語,能促使學生產生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的去獲得知識。所以,教師實應掌握引導語設計藝術。
一、引導語設計的基本要求
引導語設計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便是盡量在字裡行間引發學生興趣,使所用的文句,盡可能攫住學生目光,捉住學生的心。所以,引導語應注意的基本要求有三:
(一)引導語的設計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針對教學內容形式設計及針對學生實際設計而言。針對教學內容形式設計,可從教學內容出發,內容則盡量喚起學生情感,發揮「引而弗牽,導而弗抑」的功能;針對學生實際設計是須考慮學生年齡、配合認知心理發展、學生興趣愛好等,以說故事或遊戲吸引學生興趣。
(二)引導語的設計要有啟發性
強烈的學習慾望才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教師為使學生產生強烈學習慾望,便須運用啟發性教學,以滿足學生渴求知識和掌握知識的慾望,積極主動學習求知。
(三)引導語的設計要有趣味性
唯有笑的唇,才能帶著創意而來,課堂上充滿笑聲,學生願學、樂學,趣味性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趣味性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使教學活動充滿積極性。
二、引導語設計藝術的方法
引導語設計藝術方法有多種,筆者本文聚焦於國小語文教學較實用方法:
(一)故事式導語
故事式導語是採用寓意深刻的故事導入學習主題。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教師的教學語言繪聲繪色說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引導語方法。如介紹「雙關」修辭時,可以運用「故事式導語」:
美國第38任總統福特說話時很喜歡用「雙關」。一次,他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我是一輛福特,不是林肯。」(林肯既是美國傑出的總統,又是一種最高級的名牌汽車;福特則是當時普通、廉價而大眾化的汽車。福特總統這樣說,一則表示自己謙虛,二則是為了突顯自己是大眾喜歡的總統。)福特總統幽默的使用「雙關」,適時的讓緊張的氣氛詼諧不少。
又如介紹「誇張」修辭時,可說個幽默故事導入:
曾經有一群來自各國的年輕留學生,聚在一塊兒舉行「吹牛比賽」,介紹自己國家盛產的水果,並且公開投票,看誰是名符其實的「吹牛大王」。大部分的留學生都直接說出他們的水果是如何的甜、如何的香、如何好吃,如何的誘人……,讓人聽了千篇一律,有點呆板。只有一位台灣留學生吹牛最成功,最受歡迎,他說:「很多各國觀光客,都知道台灣的香蕉舉世聞名,然而就是沒吃過。有一次終於有機會到台灣旅行,興奮的一落地,第一件事就是衝去買香蕉。吃完了香蕉,立刻有一群蜜蜂圍繞他們的嘴巴飛,你們猜猜看,那群蜜蜂在做什麼?原來要準備釀蜜。」這位留學生的話甫說完,全場即報以熱烈掌聲,公認他是「吹牛冠軍」。
(二)懸念式導語
懸念式導語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將所講授問題化為懸念,使學生產生追根究底的探究急迫心理,或以提問引導學生產生豐富類比聯想。如:
小朋友,你對於圓不會陌生吧?在數學課上,在日常生活中,圓幾乎無處不在的伴著你,圍繞你左右,它真可說是你的好朋友了。
你想:圓像什麼?是像元寶?還是像月餅?是像爸爸的肚子?還是像小妹妹的臉蛋?是像空虛?還是像充實?是像一無所有,還是像豐滿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環?還是失敗者的陷阱?是代表結束的句號?還是代表開始的零呢?每個人看同樣的「圓」,卻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展開想像的翅膀,你說:圓像什麼?
自由聯想是語文教學的重心,以「懸念式」使學生產生好奇探索的心理。又如:
你有沒有這樣美麗的經驗?當我們漫步在花叢小徑,欣喜得發現小花在對著你招手,小草在向你問候。你有沒有這樣浪漫的邂逅?當我們徜徉在海邊傾聽浪濤,感覺大海正對著你唱出悠揚的樂曲,忽而低吟,忽而高亢,像極了一支交響樂隊。你想過嗎,為什麼世界充滿了如此美麗神奇的奧妙魅力呢?
(三)引用式導語
引用式導語是引用語教學內容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成語、對聯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如:
人生一路,處處關「情」。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充滿感動與絢麗。「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親情的關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情的牽掛;「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是戀情的甜蜜。
引用三句古典詩詞,為人生之「情」——親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友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愛情(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畫下完美註解。
引導語還可由教師親自範寫,將教學內容之要點,以引導語方式示範習寫,一來可提供為學生範例,二來教師可在實際範寫過程中,掌握學生較難理解之處,教學時再加以釐清說明,拉近師生距離,更能彰顯教學成效。例如介紹學生最難理解的「映襯」修辭時,教師即可將「映襯」寓於引導語形式中,如:
如果沒有壞朋友來做為比較,可能感覺不出好朋友的珍貴;如果不是走過逆境,又怎麼會知道無波無擾的日子其實得之不易。只有懂得人生好壞相參本質之後,也才會懂得,真正令人心動的,不是錦繡大道上易凋的玫瑰,而是崎嶇小路中偶遇的小花草。有人說:毛毛蟲是醜陋的,然而,沒有醜陋的毛毛蟲,哪來的繽紛蝴蝶?
其實愈是平凡無奇的事物,愈能彰顯出真實深刻的意義。有人窮極一生追尋幸福,然而,始終遍尋不著,始終覺得幸福好遙遠、好陌生。幸福在哪裡?要去哪兒尋找它?有人踏遍鐵鞋也尋覓不著,彷彿追求「幸福」事件很難的事。
其實真正的幸福,就是每天準時上下課,下課後能跟家人一起吃飯、看書、聊聊今天的心情……。看似平常例行的煩瑣小事,其實才是最幸福的事,是真正的「幸福」。原來,根本不用跋山涉水去尋找,「幸福」就在你身邊。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由引人入勝的引導語引發學生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掌握引導語設計藝術,教學才能生動有效,語文教學才能真正開展貴新穎、富創意的多元化面貌。

重視古典詩歌教學 陳麗雲 此文發表於國語日報 95.4

歲暮年終,有幸參加「第四屆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見識到來自海峽兩岸四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的佼佼者,共同研討中國語文的重要,切磋語文教學技藝,這短短二天的教學觀摩研討會,著實令人大開眼界,受益良多,更讓人體悟語文教學的專業性與積極重要性。
令筆者印象深刻、眼為之亮的,便是兩岸四地的小學語文教師們,他們文武兼備,能說能唱,能吟能歌,腹中飽讀詩書經綸。尤是來自湖南的帥曉梅老師,示範唐詩教學,令人驚豔,博得滿堂彩,其熱絡情況一如報紙、電視所報導的:場內場外觀摩的教師比學生還多。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在他諄諄的引導下,只見他出口成章,配合著標準的咬字發音與悠揚的聲韻曲調,吟誦時深深陶醉在古典詩詞的雋永氛圍,由景至情,纖細敏感的詩情深深抽動了在場聆聽的師生,臨了,他更揚聲沈醉的高唱《陽關三疊》,那清揚的音韻,來自天籟,完美達到其「在誦讀吟唱與融情想像中,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古典詩歌和現在的學生,不管是時空、背景、語言文字……,距離都是遙不可及,要達到一場成功的古典詩歌教學,誠屬不易。帥老師的成功教學,除了自己優質的學養內涵及豐富用心的教學之外,大陸教育當局重視古典詩歌的教學,亦為挹注這場別開生面的唐詩教學成功之因。
大陸教育當局明言規定小學生畢業前須熟讀背誦古詩80首,中學生須背誦
古詩及古文數量則更高,這樣的教學訓練奠定學生一定的語文基礎與質量。是故,在帥老師進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歌教學時,引導學生想像情、景,比較不同送別詩的詩句,其所提問學生字句、引導語皆出口成章、成詩,彷彿信手拈來,詩歌智庫就在他小小神奇的腦袋。台灣有老師提問:老師出口即詩詞,學生能聽懂嗎?學生能體會嗎?帥老師回道:大陸的國小學生都須背誦至少80首古詩,所以,這樣的教學在大陸任何地方應是沒問題的;而在台灣,因學生未必具有這樣的先備能力,所以,體會上會有稍許困難。但是,給學生一個詩歌教學的情境是很重要的。筆者深感認同,進行古典詩歌教學,千萬不要讓學生認為古詩僅只是古人的文學,文謅謅的不符時宜,而將之束之高閣。
筆者近期在任教班級嘗試進行古詩教學,結合圖片欣賞、輔以音樂曲調,在詩詞的吟詠中和詩人神遊,在想像的遨遊下和詞人共舞,師生共同經歷一場心靈饗宴,沐浴在文學爛漫中,學生不僅樂在其中,更是期待這樣活潑有趣的古詩教學,讓他們馳騁在古典浪漫的詩歌草原。是故,筆者建議進行古詩教學要以情境教學為血肉,以語文訓練為基礎;不能只是死背強記,生搬硬套,那閱讀古詩就味同嚼蠟,毫無美感可言,壞了學生古詩學習的胃口,甚至視為畏途。以音樂和圖片導入情境,透過意境想像、朗讀吟誦,將古詩之美深植學子心中,燃起縷縷思古幽情,提高學習興趣。換言之,古詩教學須結合情境教學讓學生體認古詩之美,願意打開童心、張開童眼來欣賞古詩,親近古詩,玩味古詩;掌握古典詩歌情感之美,音樂之美,從而終能體現古詩其深遠奧妙意蘊。
詩歌,是最精鍊的語言,是中華文化的寶典,是文學的珠貝,古典文學的搖籃。詩歌精湛的語言文字,深刻的意涵內蘊,動人的意境,雋永的情感,實是進行語文教育和審美教育重要的題材。中國詩歌源於《詩經》,浪漫《楚辭》繼之,漢代「樂府詩」承之,終至光芒萬丈的「唐詩」、「宋詞」等,使古典詩歌燦爛不朽。每一首詩,每一闋詞,往往蘊藏著一個美麗的故事,訴說著動容的情意。試想:讀王維《鹿柴》、《竹里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那自然幽靜的山林花草,賦予文學多少血肉;讀李白《贈汪倫》、《靜夜思》、《獨坐敬亭山》,那深層的感情,蘊含友情、思鄉、孤獨深刻的映照。學生們學習這些詩詞,言語行文必顯典雅優美,行為舉止應是文質有禮,透過這些古典詩歌,激發學子真摯激切的情感。在我們大嘆學生語文能力殆不如前,語文程度低落的同時,「古典詩歌教學」正是該努力提倡的標的。換言之,「古典詩歌教學」能讓學子感受語文神奇魅力,提升文學質量,薰陶真摯情感,深耕文化沃土。
美麗的古典詩歌,是學習生活的一頁歡歌,基層國小語文教師們,應多與學
生共同和李白、杜甫們為友,親近王維、孟浩然,與蘇軾、稼軒為伍,吟風弄月,師生共徜徉在古典詩歌美麗流域。

正 視 修 辭 格 教 學 陳麗雲 此文發表於國語日報95. 4

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中,來自海峽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上的佼佼者,共有四節16場的教學觀摩,這些語文教學的優質尖兵們,為參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的教師們,上了豐富結實的一課。
來自兩岸四地不同場域的教學者教授語文,筆者觀察出一共同點:正視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格教學」。如:蘇蘭老師整節課的重點直接清楚點出:認識修辭__排比。與眾不同的,蘇蘭老師使用幾米繪本新作《失樂園》系列的五本書:《寂寞上場了》、《童年下雪了》、《魔法失靈了》、《秘密花開了》、《奇蹟迷路了》,教學生體認排比的形式,充滿創意,令人耳目一新。整節課配合蘇蘭老師幾近出神入化的精湛教學技巧,精緻的教學設計,讓師生共同經歷一場知性美的饗宴。另外,李宜欣老師教學目標:「運用簡易譬喻與擬人法描述對樹的觀察」;.歐陽素鶯及劉麗莉和陳小紅老師教學目標中亦提及教會學生「擬人」、「比喻」修辭格。可見,「修辭格教學」於兩岸四地語文教學中,重要地位不言可喻。
來自澳門的陳小紅老師,以<東方之珠>這一課對小學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由課本範文中的例句引導學生學習「比喻」修辭格,透過影帶的播放讓學生認識澳門著名建築,再藉由圖片讓學生發揮想像,自由聯想這些澳門名勝像什麼。研討會中,有老師提問:「台灣小學的『比喻』是在小三才開始教,澳門在小二就進行「比喻」學習,會不會太早了?」亦有老師建議:「在教授『比喻』修辭格時,是否先對學生講清楚「比喻」的概念,再讓學生仿做比較好?」
筆者深感納悶,「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的基本理念中,就基本能力而言,修辭始於「欣賞、表現與創新」,提及「修辭」的能力指標僅只:「F1-8-2-1能分辨並欣賞文章中的修辭技巧。」、「F2-8-2-1能理解簡單的修辭技巧,並練習應用在實際寫作。」其中並未標明修辭格教學的序列性與什麼年級該教會哪些修辭格?何以有小三才能教「比喻」修辭格的立論?驗諸小學低年級教科書,其中已出現相當多的修辭格。目前至少已有二篇學術論文專論國小低年級教科書所出現的修辭格:
1、陳麗幸(2002)針對《本國語文低年級九年一貫教材審定本修辭方式比較》,提出:低年級國語科各版本教科書中出現的修辭方式有:感嘆、設問、摹寫、譬喻、轉化、映襯、雙關、象徵、呼告、鑲嵌、類疊、對偶、排比、層遞、頂真、錯綜、倒裝等十七種。
2、林芳如(2003)《國小一年級國語教科書修辭格之研究》,研究結果為:國小一年級國語教科書最常出現的是「類疊」,其次分別為摹寫、排比、轉化、感嘆、設問、頂真、譬喻、鑲嵌、映襯、層遞、回文、象徵。其中引用、誇飾、轉品尚未出現在國小一年級教科書中。
可見在國小低年級課本中已出現相當多的修辭格。筆者認為:低年級「比喻」、「擬人」等修辭格不是不能教,重要的是,教學須重方法。修辭格教學應讓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具體體現語文修辭之美,讓學生透過課本範文例句動態具體的比較,若不使用修辭格會變得如何?使用修辭格後,會造成什麼不同效果?是否更生動活潑、形象化呢?如:一樣描寫太陽升起的景象,「太陽慢慢升起。」「火紅的太陽,像一顆大火球一樣,慢慢的升起。」哪一個句子比較生動,使表達更清楚呢?若只是說:「太陽慢慢升起。」顯得呆板無趣;若加上「比喻」修辭格:「太陽像一顆大火球一樣」太陽的光芒和熱力立即會具體形象的跳躍出來。不須加上太多理論的概念、專業的術語束縛,透過具體的例句比較,讓學生感受原來使用修辭格會使文字充滿神奇魔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低年級就可進行。
修辭格教學是如此重要,對國小教師而言,如何教(具體方法)?教哪些(範圍)?先教哪些修辭格(序列性),如何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急切關注、亟待解決的問題。
修辭格教學,若只停留在修辭格僵化的辨識,制式理論的說明,靜態分析修辭格數量的起伏,對語文教學及對修辭格教學都是困乏而不足的,是縮小了「修辭格」的內涵,使多采多姿、興趣盎然的修辭格教學,內容變得片面狹窄、枯燥乏味,將修辭格教學引入誤區。
筆者認為:修辭格教學,要依照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畫的安排教學內容。修辭格教學,要教會學生識別修辭格,劃清修辭格與非修辭格的界限,劃清各類修辭格之間的界限,並且了解各個修辭格的性能與效用。
修辭格教學宜「抓重點」,「學精采」,須把握重要修辭格,並能確實運用各重要修辭格;修辭格教學應明確教學意義,抓住修辭運用實質;修辭格教學應及早制定出教學大綱,使修辭格的教與學都有所衡準;修辭格教學應透過由語文知識的灌輸晉升到智力創意的培養,進而進入美育的薰陶;修辭格教學的目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須予以明確規定,師生方有統一、可遵循的標準,充實教學內容;修辭格教學應改進教學方法,結合創思教學技法,提高教學樂趣;應動靜結合,利用遊戲、活動、視聽影像等媒介豐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修辭格之美趣及情韻,以收教學效果;修辭格教學應強化學生修辭技巧和綜合能力的訓練,設計融貫知識性、情趣性和實用性之教學,使其更生活化、多元化、趣味化,以展現修辭格之音樂性、圖畫性與其意義性,讓修辭格教學真正活化、生動有效,培養學生真正學習帶得走的能力。
修辭格教學能提升學生語文質量,由「說得正確」,臻至「說得好」、「說得巧」、「說得美妙」,教師們應正視修辭格教學,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在練習中精進,在生活中妙用,以達到「玩深刻」、「抓重點」之修辭教學目標。
漫談國小修辭教學 陳麗雲
此文發表於國語日報 94.10.19

語文教學應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修辭教學則是創造美感、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上課藝術,「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是語文的教學原則,而「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就要走上修辭學、風格學的道路。」(呂叔湘,1980)是故,我們不能再輕忽修辭教學的研究,更不能忽視修辭教學這一已顯得非常必要的課堂語言藝術。
小學國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林文寶(1987)認為,為了提高國語文教學的素質,老師必須有分析修辭現象的理論和技能;王天福等(1991)認為國小語文教師在讀書教學上,應有「善用修辭,欣賞優美詞句」的語文知識和教學能力;董季棠(1992)也認為師範生應有的語文能力要包括修辭常識,教學才能勝任愉快。是故,在教學上,運用修辭知識的重要是不言可喻的。然而修辭知識在教學時的運用,並非把「修辭格」等等的理論硬生生的向學生講解、灌輸或乏味的記憶背誦,絕非生搬硬套,而是老師須透過活潑生動的修辭教學活動,將修辭知識「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於遊戲、生活或練習中領悟修辭的妙用,使學生能喜愛並能活用修辭,啟動孩子文學的心靈,使他們從「自然人」上升為「社會人」,進而上升為「審美的人」。
至於修辭教學的教材,當然以教科書內容最佳,教科書的內容是兒童精讀的材料,以課文中出現的修辭方式為例,兒童最容易接受,而老師在國語讀書教學的課文深究時,就是實施修辭教學的最佳時機。換言之,修辭教學是須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的。
倪祥和(1985)論修辭的活的靈魂,修辭的三大基本原則是:[1]首先,修辭要適切題旨;其次,修辭要適應語體;再次,修辭須適應語境。這三大原則,一言以蔽之:「宜」字也。此三大原則,放諸於修辭教學,其理亦同。 何永清(1991)提出修辭教學的原則有以下四點:[2]
1. 不要使用太多的修辭專門術語。
2. 不要舉用太多成人作品的例子,用國語課本和小朋友的作品即可。
3. 不要用筆試方式作為教學評量。
4. 不要單獨進行作文的修辭教學,應和讀書或說話互相配合,在生動自然 的情境下自然學習。

  綜上所述,修辭教學實施的原則昭然若揭,然筆者認為,除關注實施之原則外,進行修辭教學過程中,尚須堅持三個結合:
一、 結合學習重點:
修辭教學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以課文的學習重點為核心。修辭教學應如何發揮基本課文的「例子」作用,值得探討。由課文的分析中,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學到豐富修辭知識,運用修辭知識創作或修改自己的文章。修辭教學是欣賞課文的方法之一,應配合教書的內容,注重「篇章修辭」,不可喧賓奪主。
二、 結合篇章修辭:
篇章修辭亦稱章法結構。篇章修辭是文章的結構法則,即詩文作者在安排全篇章節的若干辦法,包括文章的體裁、承轉等。具有章法關係的結構叫章法結構。修辭教學一定要合章法結構。總分、並列、遞進是常見的章法結構,尤以總分式是最基本的。若不符篇章修辭,僅是為修辭而修辭,那就將失之偏頗,如董仲書曾道:「得其處皆是也,失其處皆非也。」修辭,要收到良好效果,不在「多言」,而在「言之時」切合時機,符合章法結構。
三、 結合題旨情境:
陳望道:「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義」,修辭的表達,都要為表達題旨、突出情境服務。一篇文章有中心思想,一段話有中心句或主要內容,這就是題旨。運用修辭必須考慮題旨、修辭方法,要處處為題旨服務。修辭的詞語、修辭格,本身並無好壞美醜、高低主次之分,用得恰當,適應思想內容的表達,即是好的、美的;用得不恰當,就是不好的、不美的。

是故,語言文字、修辭表達的美醜是由題旨情境決定的,如「詩以意義為主,文以用意為上」即為此意。情境,指說話或寫文章時的多種背景、主客觀雙方的情況。應用修辭時應時時處處不忘情境,並千方百計適應其需要。切合題旨情境,用得恰當可達良好表達效果,就是好的修辭。是故,結合題旨情境即要求實施修辭教學須注重正確思想內容和完美修辭形式統一。修辭教學須緊密結合題旨情境,不要孤立進行,使學生體認修辭應適應題旨情境,不要機械模仿,生搬硬套。

修辭教學源於修辭學,然修辭教學非等同於修辭學;修辭格是修辭學及修辭教學中重要的共同組成部分。修辭教學,要依照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畫的安排教學內容。先教哪些修辭知識,如何進行教學,有計畫的側重講授教學,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提高教學質量。
由古至今,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這裡所謂的語言「藝術」即「修辭」。「修辭」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審美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是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美化語言的主要表現手段。這種美的語言為美的內容服務時,就能產生理想的表達效果,也就是修辭的全部內容。是故,修辭教學不僅是一些規律手法的介紹、實踐,更是對學生語言美的教育,對學生道德品質、思想情感的薰陶。換言之,修辭教學所研究的是美的規律在語言中的體現。是故,修辭教學過程的實質也就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美的教育過程,值得老師們正視之。
[1] 倪祥和(1985)。<修辭的活的靈魂------論修辭的三大基本原則>。載於中國修辭學會編之「修辭學論文集」第二集,(PP.1-12),福建。
[2] 何永清(1991)。<國小中年級作文修辭教學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2),PP.67-72。